發現一個省心省力的教育方法:陪孩子做一樣的事,你就贏了

蘭媽談育兒 2024-06-28 21:08:13

文/蘭媽談育兒

朋友過生日,邀請了幾個平時經常來往的媽媽們一起參加,大家還相約周末一起回老家爬山玩兒

可正在滔滔不絕地爲周末而計劃時,一個媽媽出口拒絕說:

“那可不行,差不多下周就要期末考試了,要在家裏好好複習才行”

“她在學習桌上還貼著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期末要考多少分”

“我問她貼那個幹什麽,她還告訴我是爲了時刻提醒好好努力、不能偷懶”

朋友提議:“可以把作業都拿著,玩好了,也可以隨時複習”

媽媽繼續說:“估計就算我要帶著出去,她自己也不願意,因爲她說過,每次跟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根本就不想寫作業了”

說到這裏,我突然想到另一個朋友,她女兒以前一說起寫作業就犯困,一輔導作業就跨著臉故意對著幹

那些日子,家裏面經常遍布著爭吵、抱怨、還有一觸即發的謾罵聲,朋友也經常爲了她女兒的學習問題愁得輾轉難眠

後來,還是參加家長會時聽一位媽媽建議說:

“你給孩子定一個比較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等到孩子體會到勝利和成就感了,他們的勝負心就會被激發,爲了更優秀也會自覺地努力認真”

果不其然,自從聽從這個建議後,孩子在學習方面就積極主動多了,每天放學回家不用提醒也知道從書包掏出書本,開始主動寫作業

這是什麽?這就是孩子的可塑性

特別是年幼的孩子,他們身上的可塑性都比較強,我們給孩子創造怎樣的環境,他們的成長狀態就會在怎樣的環境裏受到影響

而透過“可塑性”這個話題,蘭媽也發現一個省心又省力的教育方法,那就是“陪著孩子做一樣的事情”

比如,以下幾種情況時陪著孩子做一樣的事情,孩子身上就會出現看得見的變化

01

孩子貪玩時

一起做好時間規劃

有人說,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練,不是督促、也不是批評唠叨

確實如此

比起督促和嘴碎的唠叨,孩子也更需要看到一個能理解、有共同話題的父母

上周去閨蜜家玩時,目睹了她和她兒子的一場爭奪大戰

當時和閨蜜也是好久沒有團聚了,見面之後就聊得很嗨,她的兒子陽陽則坐在旁邊玩手機

等閨蜜反應過來,便趕緊奪走了孩子的手機,並警告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你除了玩手機還會幹什麽?作業寫完了沒有?眼睛還要不要?”

幾連串的反問讓陽陽有些不服氣,他當時就反問說:“就知道說我,你平時還不是抱著手機不放”

閨蜜回答說:“我是大人,我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你是學生,現在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搞好”

陽陽被訓斥一頓後悶悶不樂,再次跟他講話時已經不理人了

後來,我跟陽陽聊天時,他無意間告訴說:“我不是故意不寫作業的,只不過是一玩就玩忘記了”

是呀,別說小朋友了,就連我們成年人也常常會經不起誘惑,說好了“再看5分鍾就關手機”,然而一看就是無數個“5分鍾”

所以,孩子貪玩偷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那不停唠叨的嘴碎模樣,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的也是一起做好時間規劃

比如,放學回家之後,媽媽的時間規劃是在幾點之前把飯做好,孩子的時間規劃是在幾點之前把作業寫完

接著,再來一個“時間比賽”,看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先把自己的事情完成

如果可以的話媽媽再適當地“放放水”,故意讓孩子贏得時間比賽,讓孩子逐漸形成“回家後要先寫完作業”的良好自覺習慣

02

孩子磨蹭時

一起從小目標開始

磨蹭是一種生活陋習,磨蹭也是屬于心理上畏難、還有情緒上的對抗,認識這一點並給予鼓勵,孩子身上的磨蹭就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有一個朋友,周末送她女兒去補習班補課時,遇到一個一寫作業就磨蹭的孩子

那個媽媽告訴說:“實在是沒辦法了,在家裏你盯著幾個小時都寫不完作業,到補習班也就是半個小時就完成了”

沒想到,女孩兒直接不服氣地頂嘴說:“補習班的老師都是讓我們自己寫作業,寫完之後才檢查糾正的,不像你的眼睛那麽毒,一個字寫得不規範就要擦了重寫,還要說一些貶低的話打擊我”

朋友把這件事情說給我聽時,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時間都浪費在情緒對抗”上了

仔細想想,好像真是這樣的

特別是我們陪孩子寫作業時,總喜歡拿完美的高標准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時還會批評唠叨、甚至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如此,孩子會反骨地頂嘴也是意料之中的表現

所以,輔導作業的本質並不是催促,而是在孩子不懂或者有需要的時候,給予有效引導和幫助

特別是當我們發現孩子學習磨蹭、或者擺爛時,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重新規劃適合孩子的成長路線

就比如“小目標”規劃,就是從“看得見努力”方面激烈孩子的信心

孩子以前考80分,那努力的小目標規劃就從進步1分、3分、5分,從而慢慢實現階級化進步

孩子以前寫作業需要好幾個小時,那努力的小目標就從先完成一科作業開始,寫完一科再去完成另一科

如此,在小目標的明確性、可操作性影響下,既定時間和範圍內的特定目標,就會成爲成就感和積極性帶動的有效推動力

03

孩子厭學時

一起找回學習價值

很多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培養孩子優秀,到底是有多優秀才能被稱爲優秀呢

其實,只要孩子盡力了、努力了,也認真了,他們就值得配上“優秀”二字

去堂姐家吃飯,遇到了十幾年沒見面的一個遠嫁親戚,她這次回家是探親的

吃飯期間,我們聊天讓她這次多待一段時間再回去

可她卻滿臉愁容地解釋說:

“現在升學壓力太大,以前三百多分就能讀高中,現在考不到六百多分,到時候就會給刷下來,我家丫頭每天都要學習到很晚,昨天晚上一點多才睡,有好幾次還對我說,她太累了,不想再學習了,那怎麽行呀”

聽完這番話,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有些厭學的女兒

每天回家後書包往床上一扔,然後擺滿了各種書本,你問她“什麽時候寫作業”,她說“等會,我在收拾書包”

你再問她還得多久,她就有些不耐煩了,直接暴躁地回答說:“煩不煩,我就是不想寫作業,你滿意了吧”

意識到催促帶來的超時效應,我開始換種風格套路她:“那你想不想超越同桌”

女兒先是一愣,然後點點頭

我接著鼓勵說:“只要你有這個超越目標,那媽媽就有信心讓你達成所願”

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蘭媽自己也沒有閑著,女兒的作業都會額外打印一份,然後陪著她一起當了回“學生”

盡管小學生的題目還是比較簡單的,可女兒看到我也在寫作業,她身上的懶惰和厭學情緒就消失了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媽媽那麽大了還寫作業,我可不能拖後腿丟人”

這就是家長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孩子越不願意做什麽事,那就陪著他們一起做那件事

剛開始可能會排斥、叛逆、甚至逃避,可等到孩子漸漸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後,他們身上的優點與光芒自然也會跟著綻放

04

孩子叛逆時

一起創造可聊話題

之前聽過一句話說:“孩子叛逆,其實就是在做他們自己”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叛逆行爲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弄清楚深層次原因,孩子的叛逆才能得到有效終止

有一個16歲女孩,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媽媽離婚後也抛棄了她,重新找了一個新家結婚生子

從小到大,她基本上都是跟奶奶相依爲命

後來,奶奶年紀大了,照顧不了她,也擔心老家條件不好會耽誤學業,就跟爸爸商量希望可以帶到大城市發展

沒想到,女孩從小敏感,聽了奶奶的建議後性情大變,整天在外邊玩到半夜不回家

爸爸罵她是個“野孩子”、“養不家”,奶奶也擔心女孩整天在外面瞎跑,最後會混壞了

于是,他們找到老師希望可以從中勸導一下

結果,老師不問不知道,一問才了解女孩是擔心再一次被抛棄了

她害怕奶奶真的會把她送走,也害怕爸爸大城市裏的“新家”會不歡迎她

在那種惶恐無助的心理下,女孩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心裏好受一些,能做的就是躲在朋友家裏尋求庇佑

看到這個例子,我突然又想到一個朋友家的兒子

也正是十七、八歲的叛逆階段,每天沉迷于遊戲不能自拔,有時候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

媽媽因爲這件事愁得睡不著覺,經常苦口婆心地勸說,可每次還沒說幾句,孩子就大發脾氣

你不讓他玩手機,他就跑出去找同學玩

你不給錢出去玩兒,他就想辦法到處偷

總而言之,不管你如何語重心長地教導,孩子總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擺爛思想

他甚至還威脅媽媽:“如果再逼我,我會讓你永遠見不到我…”

那一刻,媽媽只覺得憤怒又無助,她生氣孩子不該用那種態度講話,也無助不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

後來,還是爸爸回家才鎮住了那“說發脾氣就發脾氣”的叛逆心理

孩子玩遊戲抱著手機不放,他就專門給他一部手機,然後盯著不讓吃喝、不讓睡覺、也不讓上廁所…

而一連六、七個小時下來後,孩子自己就主動放下了手機,你再讓他玩,他就搖搖頭

等到孩子手機瘾慢慢消散後,他又拿自己兒時逃課去網吧的例子說事

奇怪的是自從父子倆創建共同話題後,他們聊得特別愉快,一會兒八卦一下具體細節,一會兒又分享一些學校聽來的新鮮事

這就是和孩子聊可聊話題的叛逆化解

孩子講話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叛逆的時候不要只盯著缺點不放,試著多聊一些喜歡聽、願意深度交談的話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比起不斷唠叨、和糾正,陪孩子做一樣事情的感同身受,也是我們能改變孩子的最簡單方式

那麽,關于“陪孩子做一樣事”這個省心省力的方法,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1 阅读:501
评论列表
  • 2024-06-29 20:48

    父母的責任與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微妙關系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