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內向、什麽是外向?看看這3個方面就明白了

蘭媽談育兒 2024-06-22 21:22:02

文/蘭媽談育兒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爲一個樂觀開朗、積極膽大的外向性格,可什麽是內向、什麽又是外向呢?很多家長是判斷不准的

晚飯過後,我帶兩個女兒下樓活動活動

剛好碰到鄰居張阿姨,也帶著她的孫女出門遛彎

經常見面的兩個女兒呢,“張奶奶好”的招呼聲也是脫穎而出

張阿姨聽到甜甜的聲音,立馬回應,還有感而發地抱怨說:

“要是我的孫女能有你家閨女一半外向就好了,平時在家裏能拆家,聲音也大得跟自帶擴音器一樣,可到了外面就蔫巴,不敢跟人打招呼,每次都躲在大人身後,也只有慢慢熟悉了才能玩得開”

聽完這些話我突然覺得特別熟悉,像身邊的很多家長都反饋過這個問題,大家也不明白“爲何在家裏面能翻箱倒櫃、拆家十二變的孩子,到了外面就秒變慫包,不敢講話、還容易被人欺負”

一開始的時候,我也跟很多家長一樣認爲這就是“性格內向”,還有安全感的事兒

畢竟,在家裏有人慣著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到了外面就不敢隨便造次了

可後來又慢慢領悟到:“在家活潑,在外膽小”的孩子,只不過是相對于更加謹慎一些,只有在自己認爲可靠的環境下才會顯露本性

這和內向、外向無關,而真正判斷孩子內向、外向的標准,也應該是取決于內外修複的能力

比如,以下3方面,就可以很好地體現什麽是外向、什麽是內向:

01

內心能量方面

內向淡定、外向遇事就很哇塞

不久前,被網上一個育兒帖吸引住了

一個媽媽分享說:“養一個性格外向的孩子真的是太難了,我最擔心的就是兒子性格內向,怕他以後容易被欺負,怕他遇到事情就自卑、受不了,也會想太多…”

然而,評論區有位網友就調侃說:“你現在就是想太多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

蘭媽兩個女兒就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但也不影響她們各自的優點發揮

大女兒屬于毛躁的按耐不住性格,小女兒相對于更淡定優雅一些

就拿前段時間學校帶回來的“科學小實驗”來說,大女兒在網上搜索了好久,最終決定挑戰“懸浮雞蛋”實驗

小女兒聽說有實驗要做,也立馬放下玩具,秒變姐姐小跟班

姐姐去冰箱拿雞蛋,她就跑到客廳找杯子

先在杯子裏裝上清水、放兩勺鹽,然後再用筷子攪拌充分融化,最後再把雞蛋放在杯子裏

看到雞蛋在放有鹽水的杯子裏可以懸浮時,大女兒開心地手舞足蹈,馬上到廚房把我拉過來看神奇的一幕

還要求趕緊把這個實驗拍下來,發給爸爸看,再發個朋友圈讓更多人都看到

而小女兒呢,則是淡定地再拿一個杯子、一個雞蛋,把實驗的過程重複一遍,然後再按步驟給我講解是如何完成實驗的

看到兩個女兒爲了一個實驗開心的模樣,我瞬間意識到:“內向、外向又如何呢?這根本就不影響她們感受成就、表達喜悅”

正如,妹妹淡定地再做一次實驗的成就表達,這是溫婉優雅,被稱內向,而姐姐實驗一成功就忍不住讓所有人知道,這是激動興奮,被稱外向

她們的實驗都成功了,大家也表現得很開心,只不過表現出來的內心能量不同罷了

而所謂的內心力量,也是孩子們獲得動力的一種方式

比如,內向孩子喜歡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優秀,外向孩子在優秀基礎上還喜歡通過外界的表揚和鼓勵獲取動力

不同的是,內向力量比外向力量更單一,如果孩子內心力量不足以表達自己、支持自己時,就很容易陷入焦慮、和自責,而喜歡通過外界表揚獲取力量的外向孩子,則是集他人鼓勵爲自己所用,因此發生抑郁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所以,孩子內向也好,外向也罷,這些只不過是了解內心力量的一種方式

而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多發現優點、多表揚進步,當孩子內心力量足夠強大時,內向和外向都不會影響他們追求優秀、表現自己

02

精力恢複方面

內向喜靜、外向喜歡社交解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承受範圍,每個人也有屬于自己的解壓方式,孩子也不例外

堂哥堂姐從小和我一起長大,大家基本上都是知根知底,對彼此也了解得比較清楚

就拿遇到壓力來說吧,堂哥和堂姐也是屬于完全不同的性格

先來說說堂姐

她初二辍學後,就跟朋友到一家理發店當學徒,學習美容美發

剛開始幾年行情不好,每個月的工資根本不夠自己開銷,還經常靠大伯的接濟才能在城市生存下去

本來這些事外人是不知道的,大伯爲了保護閨女的自尊心,也從未跟旁人提及過

可有一次,堂姐跟同學聚餐,提到了這件事,當時就被嘲笑說:“都已經出門打工了,還靠爸爸養,真丟人”

這些話,隔一般人身上肯定受不了,可堂姐當時就回怼說:“我有老爸養怎麽了,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幸福,不像有些人,連句話都不敢給自己的父母說”

後來,我問她“別人嘲笑你不生氣嗎”,表姐卻反問“有什麽好生氣的?別人嘲笑你就是爲了給你添堵,可不能如他們所願,他們用什麽話和我打交道,我就用同樣的方式再相處回去”

再來說說堂哥

比起堂姐拿得起、放得下,又怼天怼地的外向性格,他則更喜歡安靜一些,解壓的方式也是一樣

高考那年,因爲幾分之差和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很多人都覺得惋惜,堂哥心中也多少受到了影響

那段時間堂哥也經常不言不語,一個人待在房間裏玩遊戲,喊他出去玩、搖搖頭表示不去,跟他說話也經常沉默不理人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爲他深受打擊了,所以才表現得那麽消極頹廢

直到後來都參加工作後再聊起這個話題,堂哥才坦言說:“我解壓的方式就是打遊戲,安靜地聽會歌、打會遊戲,心情就跟著好多了”

談起當初高考時的感受,他對外面傳言的“傷心欲絕”、“頹廢消極”、還有“自暴自棄”都感到不能理解

在堂哥自己看來,已經發生的事情再去糾結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雖然沒有考入理想大學,但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哪怕是普通大學只要有恒心都能闖出一番天地

看吧,這就是不同性格的不同精力恢複狀態

堂哥喜靜,煩躁時喜歡玩遊戲、聽音樂,也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內心、腼腆

而堂姐則更喜歡社交解壓,別人怎麽對待她的,她就怎麽“還”回去,根本不吃虧,也被衆人定義爲外向

而這些會影響他們變得更優秀嗎?內心力量也是關鍵

如果孩子內心力量是充足的,通過自己消化情緒的方式就能快速恢複精力

可如果孩子陷入焦慮和不安就比較危險了,內向的人容易更加自卑,而外向的人也容易埋冤、或攻擊他人

想要中和缺點,那灌輸內在力量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此時,最好的方法也是接受,接受孩子的所有優點與缺點

特別是孩子身上的所有缺點,我們不僅要接受,還要從缺點中發現孩子的進步,只要讓孩子相信“我可以”、“我是優秀的”,那就沒有什麽是過不去的坎兒了

03

語言表達方面

內向含蓄、外向什麽都要分享

養孩子就像園藝師一樣,養花的時候需要針對不同品種不同養護,養孩子的時候也需要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對待

特別是性格不同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也是有含蓄和著急之分

親戚忠叔,家裏有一對龍鳳胎

兒子活潑好動,女兒乖巧伶俐,兩個孩子每天一起上學、也一起放學,幾乎都是形影不離,父母對待孩子的撫養方式也幾乎是一摸一樣

爲了不讓兩個孩子覺得偏心,兒子有的玩具、女兒不會漏,女兒有的鼓勵表揚,兒子也照常全收

本以爲,如此養育下的孩子都能活潑開朗,性格外向,可兩個孩子的性格就是不一樣

就拿男孩來說吧

他活潑好動,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爸爸媽媽分享各種新鮮事,在學校也經常調皮地喜歡揪女生的小辮子,再踩一踩女生的小裙子

這件事,不知道媽媽說了多少遍、爸爸罰站了多少次,可男孩就是記不住

每次犯錯你問他“爲什麽要這麽做”時,他都會回答說:“我好奇,看到漂亮的裙子想知道穿在妹妹身上好不好看,也想知道長長的辮子跟媽媽編的一樣不”

再來說說女孩吧

她內斂含蓄,每次想要什麽東西都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站在那件東西旁邊提出問題:

“好想知道這個零食是什麽味道”

“也不知道這件裙子適不適合穿到學校”

“這是什麽呀,怎麽從來都沒見過?看起來真有特色”

于是,懂得女孩的媽媽,都會默默滿足

那不懂得的情況下,女孩自然就會把喜歡、和想要埋在心裏

所以,到了後來,對于這對龍鳳胎,大家也更關注女孩多一些

大家也認爲:“哥哥就該讓著妹妹,女孩也應該富養一些”,可結果呢,應有盡有的妹妹反而更容易患得患失

一旦爸爸媽媽對她的關注少了,就覺得他們“不喜歡我了”、或者“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麽事”,有的時候甚至還沒說什麽就掉眼淚

其實呀,這就是性格不同需要針對養護的問題,比起哥哥什麽都要分享的外向性格,大家都認爲含蓄的妹妹更應該得到滿足

實際上,這個觀點是不對的

我們希望妹妹跟哥哥一樣什麽都願意分享,那針對的問題一定不是滿足,而是鼓勵孩子“大聲說出需求”

比如,孩子明明看上了眼前的芭比娃娃,卻並沒有直接表達想要的欲望,而是通過疑問的方式引起關注,或者讓別人去“猜”

那家長不妨裝裝傻,不要直接滿足、或者表達孩子的訴求,而是多跟聊一聊主題內容

可以告訴孩子:“我和你一樣的想法,看來我們的眼光和審美都一樣”,也可以告訴孩子:“是的,你說得對,那你的想法是什麽呢”

這樣的溝通方式也適合所有類型的孩子,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和孩子建立更多有效溝通,以便于更好地解決問題

說到最後:

關于內向、和外向,蘭媽認爲這些都是屬于孩子的成長特點,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借助這些特點自信向上、緩解自身壓力,如果不夠我們又需要做些什麽幫助孩子,這些才是家長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那麽,關于什麽是內向、什麽是外向這個育兒新話題,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0 阅读:144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