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養娃讓你感到很累了,那就暫時放下“盯著”孩子的那雙眼睛

蘭媽談育兒 2024-06-26 21:00:15

文/蘭媽談育兒

有一個14歲男孩,整天沉迷于玩遊戲

上課不聽講、趴在課桌上睡覺,下課也從來不寫作業,甚至還經常故意挑事逃課

一件件、一樁樁,老師也多次跟男孩的父親反映,希望家長能夠配合家校共育,好好糾正孩子身上的戾氣

父親滿口答應了,可在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時卻頻繁碰壁

第一次和兒子硬碰硬,就因爲沒收手機、斷電斷網、停零花錢,孩子就發了瘋地砸東西發泄

到了後來,他跟孩子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甚至還故意歐氣、好幾天不去學校

當班主任得知這件事找到男孩溝通情況時,所聽到的情況卻是另一個版本

男孩告訴老師,自從進入中學之後學習壓力就大了很多

晚上經常因爲學習不好、考不上高分而失眠,班上那些惡霸也專門挑學習不好的人欺負,好像差生不會引起老師的關注、也不會被關注有沒有受欺負

特別是被嘲笑學習跟不上時,很想回家跟父親訴苦、說一說壓力,可每次還沒有開口說話,父親就直接開始說教指責

不是說“別人都能考出那麽好的成績,爲什麽你不能”

就是說:“學習不好就要比別人多付出幾倍努力,你看看你,心思整天都在遊戲中”

一次次的不被理解,和一次次的受挫打壓後,他心裏就認定:反正怎麽努力都得不到認可,還不如直接不努力了

漸漸地,在遊戲中能找到勝利和成就感的男孩,就開啓了上瘾模式

這個例子就充分體現了一個現實問題

那就是“不服管教的孩子,行爲問題背後所突出的正是家長看不到的求助、與困頓”

孩子爲什麽總是跟你頂嘴對抗?一方面是孩子想做他們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想要趕走育兒焦慮、想要孩子服管聽訓,那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暫時放下“盯著”孩子的那雙眼睛

特別是以下幾件事情,做好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改變

01

蹲下打開耳朵

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爲什麽現在的孩子小小年齡就厭學、不願意去學校讀書了,相比于以前苛刻條件下的先苦後甜,現在孩子厭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管得太多,孩子缺乏了自我成長感”

親戚家有一個男孩,11歲不到,是單親家庭下長大的留守兒童

雖然父親後來再娶,也成立了一個新的家庭,可新家有了弟弟妹妹,即便是家裏面的長子,也沒有什麽地位感

男孩呢,也心知肚明,知道在新家爹不愛、媽嫌棄,他就一直在奶奶家裏,跟奶奶相依爲命

奶奶疼惜孫子,平時都是以嬌慣爲主

玩石頭把人砸了,奶奶會說:“跟小孩子計較什麽,又不是故意的”

去親戚家順手拿走玩具、吃的,奶奶發現後也沒有批評,而是囑咐說“別拿出來,如果被看到別人就會說你是小偷”

作業質量太差被老師批評,奶奶也照樣維護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讓你們老師教的,我們家長要是會教的話,就不會送去學校學了”

後來,男孩就成了那個不學無術的問題少年,一有機會就偷偷跑出學校闖禍

不是跟同學打架惹事,就是四處溜達瞄准機會偷點什麽

有好幾次偷東西被抓住後,小賣部老板直接上報給班主任

老師聯系男孩爸爸,爸爸說:“你們報警吧,報警把這個小偷給抓走”

直到情節越來越惡劣,學校打算“給予開除處罰”時,奶奶拖著佝偻的身軀到學校求情,還拉著男孩一起賠禮道歉

可男孩態度囂張,完全沒有意識到錯誤還指責都是奶奶害了他

問及原因,孩子給出的答案是:“爲什麽別人家都有爸爸媽媽管,就我沒有,偷東西是爲了引起父親的關注,自暴自棄也是因爲感受不到愛,也沒有做好學生的盼頭了”

這句話,充分地體現了問題少年背後的缺愛呐喊,如果孩子的內心是幸福、自信、快樂的,那他們投射的行爲也會是正能量之舉

父母要做的,就是別把孩子當成問題,而是蹲下身子打開耳朵,耐心地聽一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是什麽

多問問:“發生了什麽事情,需要我們做些什麽”

多聽聽:“別著急,你慢慢說,我聽著呢”

多想想:“這件事的解決方法還有哪些呢”

多看看:“最近進步很大,繼續保持,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如此,我們就能透過孩子的內心呼喚了解更多,直到找出更多適合孩子的成長方案

02

放下批判管教

滿足孩子的情感訴求

改變一個孩子是需要力量的,縱使我們爲孩子付出了很多,終究也離不開愛與接納的力量

有一個事業有成,手底下還管著好幾家公司的父親,他在工作上雷厲風行,手底下的員工也無一不服從

可是到了教育孩子的問題時,他卻感到無比挫敗

那個時候他的兒子讀高二,出現了嚴重的擺爛問題,成績差、還多次打架鬥毆,已經被學校勸退兩次了

面對這個對學習已經失去信心的孩子,他苦口婆心拿過去的經曆說事,孩子不聽

一氣之下,甚至動粗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孩子依然不聽,把眼前的父親直接視作仇人,出門在外還到處散播父親虐待他、不愛他的消息

無奈之下,父親只好接受這樣的評判,開始反思自己到底哪裏做得不好,才讓孩子如此仇視他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工作太忙,缺少了對兒子的陪伴”

意識到問題所在後,他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都按時去接兒子下班,然後一起回家吃一頓晚飯

剛開始幾天,父子倆沉默不語,誰也不理誰

哪怕看到兒子不寫作業,在一旁玩遊戲,爸爸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批判教育,而是坐在一旁把公司沒有忙完的工作帶回家打理

剛開始的時候,兒子看到爸爸玩電腦只是淡淡地瞅幾眼

又過了幾天,兒子就主動找到爸爸聊天,先是問爸爸在忙什麽,然後又湊到跟前看看爸爸的工作是什麽

隨著父子倆的交談越來越多,他們的緊張關系得到了很好的緩和

特別是爸爸回到家認真工作的模樣,也從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孩子的上進心,放學回家後更是一改往日懶惰,坐在爸爸旁邊認真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還主動求助

這就是情感需求滿足

孩子不想學習、厭倦讀書,那一定是學習的體驗感不夠愉快,他們最需要的也是理解、包容還有能解決問題的情感訴求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把自己當成孩子,和孩子擁有同一份思想、做同一件事情,這些共同點都能很好地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03

改變說話方式

用積極的話賦予力量

改變孩子就像是學習一樣,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更需要先贏得孩子的心

周末帶女兒去補習班學習時,聽說了這樣一個新鮮事

這是來自一位輔導老師的抱怨,在機構裏算是補習裏的老骨幹了,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孩子

有些是之前考試不及格的,有些是之前連作業都不想寫的

如此厲害,那自己家的孩子一定可以教育得很好了

可事情卻恰恰相反,這個輔導老師自曝她和兒子的關系特別差,平時回家孩子幾乎都不怎麽講話,有作業問題也從來不拿來問她這個媽媽

如果成績沒考好,更是直接要求說:“把我送輔導老師那補習吧”

自己的媽媽明明就是補習老師,也擁有著不錯的口碑,爲什麽孩子非要鬧著去別人家的輔導班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孩子嫌唠叨

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在心態、學習要求、乃至說話態度上都是有區別的

用我女兒的話來說:“媽媽,你變臉好快呀”

我尴尬地笑笑說“哪有呀”

女兒繼續問我:“剛才對別人還滿臉笑容,轉個身的功夫就對我板著臉,看著都害怕”

我解釋說:“不嚴厲些,都管不住你,光說好聽的話,還不把你捧得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

女兒看上去有些無語,一句:“你就這麽不信任我嗎”,讓我瞬間悟出了原因

原來,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同

特別是講話方面,別人家的孩子往往以禮相待,自家的孩子則是嚴厲苛刻

如此的表裏不一,也難怪會讓孩子心裏不服,總認爲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夠愛、不夠在乎

所以,贏回孩子心的第一步,就是用積極的話賦予孩子力量

平時在外面怎麽鼓勵別人家孩子的,回家就怎麽鼓勵自己的孩子,平時怎麽發現別人孩子優點的,回到家也多看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當我們能站在“別人”視角多欣賞孩子,傳遞更多禮貌的、積極的、還有贊美的語言時,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迎來突飛猛進的新變化

就像東西都是別人手裏的好,我們的孩子也渴望和“別人”一樣,被自己最親愛的父母以禮相待

那麽,關于養娃焦慮需要暫時放下“盯著”孩子看的那雙眼睛,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我評論區留言分享!

0 阅读:93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