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首七律神品,都是水平極高的佳作,太精彩了

點墨漫詩意 2024-06-27 13:01:38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是亂世,亂世出英雄。在三國的傳說故事裏,諸葛亮的形象往往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用兵如神。而他本人留下的《出師表》,又是天底下第一篇忠誠文字,甚至有人說讀《出師表》而不下淚,其人必不忠。故而諸葛亮雖不以勇武勝,卻仍是三國背景下光彩赫赫的英雄人物。

唐有安史之亂,慣于太平的盛唐人也終于體驗到了三國般亂世的酸辛。詩人杜甫也不得已流竄奔走于蜀中,終于戰事到了尾聲,杜甫來到成都定居,在此期間拜訪諸葛亮的祠堂吊古。撫今憶昔,詩人不勝感喟,寫下了這首詩,感動于諸葛亮匡時濟世的魄力,悲傷于諸葛亮出師未捷的遺恨,甚至于“淚滿襟”。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會不禁想問,當時的杜甫心裏可曾幻想過:如果唐朝也有一位諸葛亮這般的人物,又會是怎樣的江山?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長江三峽素以江險浪急著稱,位于上遊的瞿塘峽更是如此。在一個西風凜冽的日子,登上臨峽高樓,耳旁是岩壁間夾雜風聲的猿嘯,眼中是山林裏隨風而下的落葉,峽谷的中間則是滾滾奔流、不盡不息的江水。身處此情此景,不論是多麽勇武無畏的英雄豪傑,恐怕都會體會到自然之力的猛烈無情,和人類生命的脆弱渺小。

更何況,此時的詩人已經踏入人生的最後階段,長久以來的客居生活,迅速地摧殘著他的肉體。病痛的折磨,讓他再也無法飲酒;白發的蔓延,讓他意識到時日的緊迫。少年之時,詩人睥睨天下,夢想改變世界;中年之時,詩人讀破萬卷,誓言致君堯舜;晚年之時,詩人雖已流落西南,但猶以諸葛自比。他對自己的期許,從來沒有降低過,但衰弱的身體,卻讓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然而,詩人並沒有因此變得心志卑瑣。世事艱難也好,潦倒多病也罷,縱使無力改變這個國家,也要登上高台,面對這壯麗的山河,用詩句爲後人留下一個不屈的背影。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中國人自古好客,但是好客也要看等級。

一般的客人,主人總是生怕他們不滿意,不敢在家招待,一定要在外面,飯菜要美味,環境要幽雅,最好是米其林幾星。吃不准什麽最好,便是怎麽貴怎麽來,還要擺出舉重若輕的架勢來。對于關系密切的親戚朋友,就會把他們請到家裏,提前一天買雞買魚,炫耀下廚藝。只有真正知心的好友,才會讓你直接打開冰箱,把珍藏的一罐泡菜、兩聽啤酒翻出來。

杜甫這首詩正是這個道理。詩人的生活無疑是清貧的。他不是什麽達官貴人,住在偏僻的村落,但就算這樣,“客”還是要拜訪他。家貧准備不起好酒好菜,詩人也無愧色,就這樣用一盤小菜、一樽陳酒招待了朋友,甚至還順便呼喚了鄰家的村翁來一同飲酒。詩寫得從容,寫得喜悅,客與主人是何等友情,不必明說,讀者自可明白。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這首詩寫詩人行走郊外目睹的景象,實則寫的是詩人遭逢劇變之後,家族分離,人到中年的感受。詩中“三城戍”“萬裏橋”“海內”“天涯”“極目”等語,都強調了空間距離之遠,蒼涼感躍然紙上。

讓詩人不得不“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的劇變就是安史之亂。以他的才華,如果時代永遠太平下去,或許可以建立一番功業。然而戰爭爆發了,一切美好生活都不複存在。一轉眼詩人已經是多病垂老之身,孤獨一人,沒有任何建樹,更談何回報朝廷!

今天的讀者知道,杜甫並非他自己想的那樣一事無成,他用他萬中無一的才華,訴說出了整個時代的慘痛,堪稱是中國古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文學家也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時代,卻可以讓後來人痛他所痛,想他所想。人類存在一天,戰爭便一天不會消失,但文學也還會隨著人而不斷誕生。這樣,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裏,依舊有東西可以喚醒人類的仁念。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苦盡甘來,喜出望外,詩人不是笑,而是涕淚橫流。

前人稱這首詩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因戰亂而流落四川的杜甫,聽說唐軍戰勝,被叛軍占領的河南、河北之地都收複了,感到和平在望,喜極而泣,寫下了這首詩。這則捷報,表示著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終于畫上了句點。

詩歌之中彌漫著歡快的氣氛。“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兩聯天然對偶,似脫口而出,極爲順暢自然,明白如話。最後“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人暢想自己的“還鄉”之路,是多麽地興致盎然、滿懷期待。

但是,杜甫最終也沒能回到洛陽。他在蜀地又盤桓了數年,後來又漂泊到今天兩湖一帶,最終病死在湘江上。

登樓

【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

仲春之際,萬物生長,百花盛開,本來是欣欣向榮、給人帶來幸福與歡樂的季節。但是面對鋪天蓋地的春色、豔色動人的鮮花,詩人卻並沒有感到愉悅,他的心中始終惦念著國事與民生。春日帶來的生機,並不能減少國家的動亂與人民的艱辛,反而將時局的衰頹襯托得更爲顯眼,給詩人帶來更多憂慮。

國家政權穩定,外敵侵略停息,是詩人此刻最大的願望。但是回顧曆史,國家統一、局勢穩定的機遇,總是稍縱即逝。當年三國爭霸,蜀漢靠著丞相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以西蜀一隅之地對抗強大的曹魏,堅持了四十多年,但是丞相一旦去世,國家失去了支柱,蜀漢也就此滅亡。眼下唐王朝雖然遠較蜀漢強大,但是朝廷中宦官專權,地方上軍閥跋扈,如果沒有一位諸葛亮式的人物出來力挽狂瀾,局勢依舊充滿著危險。

那麽,可以拯救危局的諸葛亮又是誰呢?傳說中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喜歡吟誦《梁甫吟》自娛,此刻遠離朝廷、淪爲幕僚的詩人,恐怕也像當年的諸葛亮一樣,有才大難爲用的感歎吧。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沒有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名垂青史,反而因爲這些憂國憂民的詩歌而流芳百世。不知杜甫當時如果知道這樣的結果,又會作何感想呢?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獨自在幕府中值夜,身邊陪伴的是井邊的寒梧與桌邊的殘燭。此時已是深夜時分,城中居民都已沉沉睡去,只有像詩人一樣,無家可歸又夜中不寐的人,才能在夜半報時的鼓角中,聽出悲壯的音色;在半空皎潔的月色裏,發現寂寞的暗影。

離開故鄉、四處漂泊的日子,實在已經太久,故鄉的親人,已多時未通音信;回家的道路,也添上了重重險阻。在剛剛離開家鄉的時候,每天努力奮鬥,希望能重得君王的重用,攢足回鄉的資本。但是在外漂泊了十年之後,入朝做官的夢想逐漸灰飛煙滅,回歸故土的信心也早已消磨殆盡。如今的詩人,就像在天空中日夜飛行、臨近筋疲力盡的鳥兒,心中唯一的期望,只是找到一根能供自己暫時安歇的枝條。

然而即使如此,對家鄉的思念,還是會在夜深獨處的時候悄悄湧上心頭。因爲從離開家鄉的那一刻起,鄉愁就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只可能暫時隱藏,卻永不會被徹底遺忘。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歲末時節,白晝漸短,黑夜漸長,寒風呼嘯,霜雪滿江,一切希望與美好似乎都被逐步壓縮,只留下一派淒冷寒怆的風景。這樣一個寒冬的夜晚,夾雜著呼嘯寒風的報時鼓角,顯得越發悲壯;三峽天空中的星河,似乎也被霜雪與寒風摧殘得搖搖欲墜了。整個唐王朝雖然已經挺過了安史之亂,但局部的動亂卻一直沒有停息過。北風刮過,仍會傳來因親人戰死而發出的哭泣聲。而王朝的命運似乎也與周遭的風景一樣,處于傾覆的邊緣。

此時杜甫已經五十五歲,舊日的友人紛紛過世,寄出的信件也漸漸沒有了回複,他的生命也如一年之冬季、一日之夜晚,開始走入最終階段,需要思考死亡的終極問題了。雖然他並沒有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但古來帝王將相,不管功業如何,最終都是歸于塵土,倒也是人間常事。只是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仍不能回歸故土,只能在異鄉夷歌中寂寞地度過。對于杜甫來說,這樣的處境也許比五更鼓角、天涯霜雪更令人絕望。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平定了安史之亂的唐王朝雖然從全國性的兵燹當中恢複了過來,但是依然要面對政治混亂、軍閥割據的危險局面。此時的杜甫,早已辭去了曾令他驕傲的左拾遺之職,退出了朝廷政治中心,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先是到四川成都投靠老朋友嚴武,在嚴武死後又輾轉來到夔州,始終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杜甫初到夔州之時,恰逢秋季,此刻秋風又起,叢菊兩開,詩人在此地也已整整生活了兩年。秋日草木搖落,本就令人生悲,到了詩人的筆下,則變得更加驚心動魄。巫峽洶湧的水勢,秋季陰森的天候,再加上白帝城中一陣緊似一陣的砧杵聲,共同在天地之間構造出一種蕭瑟悲涼的氣氛,既暗示著國家局勢的動亂不安,又暗示著個人前途的晦暗不明。詩人想要逃離,卻又無路可走,只能被困在這淒風苦雨中,等待寒潮的到來。

詩中少有心理描寫,卻通過對景物的渲染,塑造出了一種令人難以喘息的陰郁氣氛,爲《秋興八首》的組曲譜下了一段低沉的序章。

詠懷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對于漢元帝來說,招選宮女之時太過相信畫師的圖像,沒有親眼核實,以致錯失了將絕世美女納爲嫔妃的機會,事後想想也許確實會後悔,但這充其量不過是他人生中一件不如意的小事,産生不了太大的波瀾。但對于昭君來說,皇帝的一次馬虎、畫師的一次貪婪,卻改變了她一生的軌迹。因爲這一事件,她不但無法成爲漢元帝的嫔妃,甚至無法留在皇宮之內,低調地做一名宮女,她必須遠離熟悉的鄉土,嫁到遙遠的匈奴,忍受惡劣的環境,接受陌生的文化。對于一個弱女子來說,這樣的命運未免太過殘酷,但在一個君王決定一切的社會中,這樣的命運卻必然要有人承受。

就這樣,昭君出塞,一去不回。她將身體留在了朔漠,留下春草遍生的青冢;她的魂魄卻沒有隨著肉體的毀滅而逝去,而是寄托在了詩篇和樂曲中,曆經千載,綿延不息,始終訴說著自己的哀怨與惆怅。

1 阅读:2

點墨漫詩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