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吳季謙升職,姚老爺被捕,無名書生救張說

志怪細細談 2024-05-17 13:06:33

吳季謙

南宋吳季謙侍郎最初是鄂州某地的一個縣尉,他第一次升遷是因爲破獲一個案子。說是由他破獲,其實是吳季謙接到報案,直接去抓獲了凶手。

距離他升職二十年前,某地有個官人帶著妻兒赴任,被水匪所殺。強盜看到婦人很美,威脅道:“如果跟隨我就能保命,不然一並殺死抛入江中。”婦人說:“如果能答應我一件事,我也答應你,如果不答應,死也不從。”

強盜問她什麽事,婦人說:“我丈夫已死,情義亦斷,這沒什麽可說的了。但是我兒僅幾個月大,如果能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浮之江中,我就從汝無悔。”

強盜答應,婦人把孩子包好放到一個黑漆木盒中,身邊放上兩錠銀子,一張紙,紙上寫著生辰八字。孩子順水漂走,不知生死。

十多年後,強盜帶著婦人路過鄂州,在某寺廟借住。婦人看到一個黑漆盒子很眼熟,驚喜差點暈倒,而強盜早已忘記。婦人說:“我頭痛需要歇息,不要打擾。”強盜外出的時候,她悄悄打聽僧人:“這個盒子從何得來?”

僧人說某年某月從水中拾得,盒中有一嬰兒及銀兩。婦人強自鎮靜,又問孩子何在。僧人叫來一個小沙彌,模樣與被害的官人酷似。

婦人忍住悲痛,對僧人說了前因後果,僧人悄悄報官,吳季謙帶人圍住寺廟,強盜被擒。吳季謙因此升官,婦人大仇得報,母子團圓。

故事出自《齊東野語》,講得是宋代的故事,吳季謙應該確有其人,嶽父孫子嶽珂有一首詩叫作《吳季謙侍郎送家釀》。

這個故事與《西遊記》中“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一節極爲相似,也就是唐僧的出身。大家都知道,吳承恩是明朝人,讀過《齊東野語》也不一定。

姚老爺

光緒年間,有個姓姚的老爺,居住在蘇州城的養育巷。他每天穿著藍頂蟒服,乘坐轎子出入,交往的都是一些官宦。他還能寫詩文,我(原作者)與他的住處相距不遠,所以也常一起遊玩。當時城裏接連發生盜竊案,捕役偵查不到罪犯,被杖責了很多次。

某捕役的妻子是個從良的暗娼,她向丈夫建議:“養育巷的姚老爺很可疑,他以前是個盜賊,我曾幫他藏過贓物。如今不知如何做了老爺,多次看到他前呼後擁坐轎出入。

捕快去姚老爺家附近偵查,始終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姚老爺也略微覺察到了危險,便揚言要外出辦事,命令仆人買船,搬運了很多行李箱籠。

捕快看到他要逃走,卻苦于沒有證據無法阻攔。于是帶著同伴去碼頭,用黑話斥責,姚老爺不爲所動,捕快又破口謾罵,姚老爺還是不動聲色,只是催促仆人快些把東西搬到船上。

仆人忍耐不住,與捕快厮打起來。同伴們借機上船,四處翻看,箱子裏果然裝著被盜的贓物。

于是把他逮捕關進監獄。不久,案件審結,判了絞刑,因爲此人堅決不說自己的真實姓名,判決書上寫的是姚老爺。戴枷到養育巷示衆的時候,左鄰右舍受過他恩惠的人也仍稱呼他姚老爺,並端著酒食供奉。

離行刑還有些時日,姚老爺串通了整個監獄的囚犯,准備越獄。他們用藥物腐蝕了枷鎖,藏匿了器械,約定了動手的日期。這時有個鄰縣的犯人臨時羁押于此,他無意間知道了越獄的事情。鄰縣囚犯被押解回本地後,爲了減刑,立刻向縣令報告。縣令親自去府裏彙報了此事。

府衙派人去姚老爺所在的縣獄偵查,果真有越獄的預謀,姚老爺是主犯。于是,刑期提起,姚老爺被處決。《洞靈小志》

無名書生

姚崇單獨面見唐玄宗的時候,腳步顛簸,好像左腳受傷。玄宗問道:“愛卿患了足疾嗎?”姚崇說:“臣是有了心疾呀!”然後跪奏張說的種種罪狀。玄宗大怒,馬上下旨,讓姚崇和李林甫查辦張說。

二人出了皇宮,正巧看到張說騎馬走過。李林甫說:“張說不好對付,應該馬上逮捕,以免旁生枝節。”姚崇說:“當街逮捕丞相,不太好吧。”李林甫說:“大人不忍心了嗎?那就把他騙到部裏再逮捕。”然後命副禦史去召喚張說。

副禦史考慮到高層爭鬥,不想摻雜進去,走到半路假裝墜馬受傷,無法成行。于是,姚崇和李林甫決定第二天再動手。

這些情況張說一點不知道,在家一切照常。傍晚時有人造訪,是一個年輕的書生。

此人以前在張說家做過私塾先生,一個月前離職,原因是和張說寵愛的一個歌姬私通。事情敗露,張說大怒,准備把他送到京兆衙門重責。

書生說:“看到美色控制不住是人之常情,您何必在意一個侍女,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許會幫上大忙。”張說聽對方這麽說,感到很驚奇,于是把歌姬送給書生,讓他離開張府。

此時,書生滿面憂愁的說:“危險已經來到眼前了,而您還不知道。姚相國對您構陷,皇上已同意立案,明天就會囚禁審問。”

張說大吃一驚,急忙問對策,書生說:“我感念大人的恩德,總想報答卻沒有機會。您找出最珍貴的寶物,我負責給九公主送去,九公主向皇帝進言,應該有效。”

張說把家裏的寶物一一搬出來,書生都說不足以用。當拿出一個夜間能發光的門簾時,書生說:“這個應該能打動公主。”然後拿上張說的親筆信和夜明簾去了皇宮。

書生不知用什麽方法進了皇宮,面見了九公主。公主也的確如他推測,被夜明簾打動,起早去給張說講情。

她按照紙條上的囑托,對玄宗說:“父皇在做太子的時候說過,要一生一世對張丞相恩寵,如今被讒言左右了嗎?”唐玄宗想起張說種種好處,急忙命高力士去找李林甫姚崇宣旨:“關于張說的事到此爲止,不再追查。”

張說劫後余生,那個書生走後再也沒出現。《松窗雜錄》

2 阅读:74

志怪細細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