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故事三則:秦桧,魯施氏有二子,北郭騷

志怪細細談 2024-05-02 06:59:01

香燭與錦毯

秦桧權勢最盛的時候,各地送來的禮物每天都有。當時方滋擔任廣東的統帥,摻入香料做成了蠟燭,派快馬送到了相府。並厚賄主管禮物的官吏,請他斡旋,讓丞相看到這些蠟燭。

主管官吏收下賄賂,讓送東西的使者等待消息。有一天,秦桧夜間宴客,主管官吏說:“蠟燭用完了,正好廣東經略使送來一箱,還沒敢打開。”于是就把這些蠟燭取出來使用。不一會兒,奇異的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搜尋源頭,原來是蠟燭中發出的。

秦桧急忙讓人把其余的蠟燭收藏起來,數了一下,一共是四十九支。秦桧叫來送禮物的使者詢問原因,使者說:“經略使專門制造這些蠟燭來進獻,只有五十支。制成後,怕質量不好,就試著點燃了一支,不敢用其他蠟燭來充數,所以只有四十九支。”秦桧非常高興,認爲方滋對自己很忠心,于是更加優待了。

對于討好秦桧,四川宣撫使鄭仲也煞費苦心。丞相府新建一座閣樓,起名“隔天閣”,皇帝賜字親筆題寫匾額。鄭仲送去蜀錦地毯一條,鋪到閣樓地板上,天衣無縫,大小沒有一點差錯。秦桧皺眉沉默,設法把鄭仲貶職。

上面的故事出自《齊東野語》,蜀錦是四川特産,用熟絲織成,顔色圖案都很考究,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秦桧不是討厭蜀錦,是對地毯大小正合適産生了嫌惡,他不喜歡有人刺探丞相府的情況。

現在有人爲了流量,根據道聽途說給曆史上的奸臣正名。的確,曆史已經離我們久遠了,當時的情況誰也沒看見。但很多事件都記載在史書上,《宋史》是元朝丞相脫脫主持編修的,相對來說能客觀些,最起碼不至于誹謗秦桧。宋史記載,秦桧喜歡奉承,多麽誇大其詞都不覺得肉麻,對不同意見打壓鉗制,不准寫傳記類的書籍。

大街上便衣密探四出,聽到有人對朝廷或丞相稍有不滿,就立刻抓起來。朝堂上告密誣陷之風盛行,奸佞無恥者者橫行,忠臣良將被排斥一邊。尚書李光的兒子怕惹禍,把家裏收藏的萬卷書都燒了,還是被人舉報,說他讀過反書。因此被充軍流放。當時有個罪名叫“無君心”,意思是心裏沒有皇上,可見捏造罪名的嚴重程度。

在如此高壓下,也有不屈的人。太學生張伯麟聽說議和的事情,在牆上憤而寫到:“夫差,爾忘越王殺爾父乎?”被人告發後,打板子刺配戍邊。

張伯麟寫的那句話出自《左傳》,夫差的父親阖闾在與越國勾踐的戰爭中受重傷,歸國後死去。夫差爲了不忘父仇,讓人每天在自己面前說這句話。張伯麟是諷刺高宗的父兄被金國擄去,血海深仇卻要議和。

張伯麟這個人除了這件事沒有別的記載,具體生卒事迹皆不詳。那句話他寫在哪裏的牆上,書上也沒說。(以前知道臥薪嘗膽,知道越王勾踐複仇是個勵志故事,原來在這之前的夫差複仇也是個勵志故事。)

魯施氏有二子

魯國施姓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修文,學仁義治國之術;一個習武,學列陣殺敵之法。習文的去齊國發展,被齊侯重用,做了王子們的老師。習武的在楚國做了將軍。施家因此發達,受到鄉親們的羨慕。

他家鄰居姓孟,也有兩個兒子,也是一個修文一個習武,但是家裏很窮。孟翁到施家打聽發達的方法,回去後也派兒子出去自薦。

學文的兒子去了秦國,秦王聽完他的理論說:“大國之間爭霸,互相攻伐,當務之急不是用仁義治國,而是屯糧練兵。”孟氏子被趕走了。

學武的兒子去了衛國,國君聽到他講兵法,生氣地說:“衛國小且弱,只能小心遊走在各國之間求得生存,窮兵黩武是自取滅亡。”又說:“你這種人到處遊說戰爭,是個禍患。”衛侯砍掉了孟氏子一只腳,送回了魯國。

孟氏父子到施家問責,施翁說:“天下的事物不斷變化,什麽事都不能死搬硬套,有的東西以前采用,現在廢棄;又或者以前被世俗摒棄,現在又成了潮流;有的東西在這裏是垃圾,在別處又被當做寶貝。做事要順應時機,看准對象,如果智力不夠,只有知識是不夠的。”故事出自《列子》說符篇。列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大約生于老子和莊子之間。

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寓言都出自《列子》這本書,比如愚公移山、誇父逐日、紀昌學射、疑鄰偷斧、高山流水、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

北郭騷與晏子

齊國有個叫北郭騷的人,他努力編織,做漁網,做草鞋,還是不夠供養母親。有一天,他去找晏子尋求幫助。

仆人對晏子說:“這個人是齊國的賢者,從不谄媚權貴,也不貪圖錢財。如今來求助,您一定要幫助他!”晏子派人送去很多糧食,又送去銅錢,北郭騷留下糧食,把錢返還。

不久,晏子被國君猜疑,打算逃到別的國家。路過北郭的時候,登門與北郭騷辭別。北郭騷很莊重的和晏子見面,但什麽也沒說。

晏子走後,北郭騷對朋友說:“我聽說,幫自己贍養父母的人就是恩人,而恩人有難,就要替他化解。讓我用生命替他辯白吧!”

北郭騷帶上竹箱和劍,與朋友一起來到王宮,對守門人說:“晏子是個賢能的人,他離開齊國,齊國就會被侵犯。今天我就用生命來證明他的清白。”然後告訴朋友:“我死後,把頭割下放到竹箱裏呈給國王。”遂自刎而死。

朋友把他的頭放到了箱子中,對守門人說:“一會兒請把我的頭也放到箱子裏。北郭騷是爲了晏子而死,我是爲了北郭騷而死。”說完退後幾步,也自刎而死。

國君知道這件事非常吃驚,親自騎快馬把晏子追了回來。當時晏子已經到了邊境。《貧人傳》,《呂氏春秋》。

1 阅读:83

志怪細細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