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荀灌娘

劃過指尖有煙雲 2024-05-06 20:51:45

東晉時期,戰亂頻繁,叛將杜曾興兵反晉,企圖一舉奪取晉室天下。杜曾統軍十萬,旌旗蔽日,直驅襄陽。

卻說襄陽太守荀崧,其妻早逝,留下一子一女。兒子荀常,自幼被他那去世的母親嬌養成性,既不學文,又不習武,愚昧無知。

女兒荀灌,人稱灌娘。長得聰明伶俐,英姿飒爽,幼通兵法,娴熟弓馬。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荀崧常歎:“哎!荀常嬌生慣養,文武不全。女兒荀灌雖通武藝,可惜年幼,又是一個女孩兒。”

這一天,襄陽城外忽然炮聲雷鳴。荀崧得知叛賊杜曾進犯襄陽的消息後,義憤填膺,決心與杜賊決一死戰,誓死保住襄陽。

眼看兵臨城下!荀崧當即率領衆將士出城迎敵。晉兵個個好似出山虎,勇猛抗敵,雙方爭戰十分激烈。

荀崧終因兵微將寡,不堪禦敵,只好命令官兵退回城內,禁閉城門,嚴加防範。

杜曾率兵直搗襄陽城下,並出狂言:“城上荀崧聽著,本帥杜曾,大兵到此,勸你快快開城投降,如若不然,少時城破,殺你個雞犬不留!”

荀崧怒斥道:“大膽叛賊,休得狂妄,竟敢興兵進犯襄陽!”接著命令守城將士痛打杜曾。頓時,城上萬箭齊發,嚇得杜曾狼狽逃竄。

杜曾險遭不測,十分惱怒,心想,襄陽城池防守甚嚴,難以攻打,不如將此城團團圍住,待荀崧彈盡糧絕,必然投降。

城外賊兵似浪潮,城中糧草又不足,形勢十分危急。荀崧心急如焚,左思右想,難定主張。

危難時刻,荀崧不禁又想起荀常和荀灌:“哎!可歎兒女都不能助父一臂之力。也罷,不如激動衆將軍,以解此圍。”

荀崧升帳,召見衆將軍問道:“衆位將軍,只因杜曾帶領十萬人馬,將襄陽團團圍住,藐視我軍。不知衆位將軍可有解圍之策?”衆將軍聽罷議論紛紛。

有的主張堅守城池:“啓太守,賊兵十萬有余,我城中人馬不足兩萬,只可堅守,不可出戰。”

有的主張棄城而逃:“杜曾人馬,猶如潮水一般,襄陽城內兵微將寡,糧草不足,怎能守住城池,不如棄城而走。”

將軍蔡安則主張,一面堅守城池,一面派人突圍求援。荀崧贊成蔡安的主張,便命令蔡將軍帶些人馬,趁敵不備,去宛城向舊日部下石覽將軍求援。

蔡安等人剛出北門。便遭賊兵圍攻,蔡安奮勇抵抗,還是未能突破,最後壯烈戰死在北門之外。

蔡安戰死,荀崧更是心急如火。在生死存亡之時,他決定讓兒女換裝出城,然後自己再背城一戰,與杜賊一死相拼。

這時,灌娘正在後花園習劍練武,荀常卻在一旁奚落道: “殺敵報國乃是男子所爲,你應謹守閨門才是。”灌娘反問道: “既是男子所爲,現在襄陽危急,你爲何不去殺敵?”

荀常正要爭辯,忽然中軍來報:“因杜賊攻城甚緊,老爺意欲拼命沙場,請公子、小姐前去一見。”兄妹二人聽罷,急忙回府。

灌娘見父親悶悶不快,上前安慰: “大敵當前,爹爹可千萬不能失去主張啊! ” "兒呀,襄陽危急,誰知衆將軍主張不戰而走。蔡將軍出城求援,壯烈戰死。事到如此,叫爹如何是好?”

灌娘道:“爹爹,如今兵圍城下,全仗爹爹調兵遣將,防禦賊人,今若憑血氣之勇死于沙場,賊人一定乘虛而入。”

灌娘又對衆將軍道:“你們知道有國才有家,自古爲大將者以身許國,視死如歸。如今諸位將軍卻想棄城而走,如若死在亂軍之中,還要落個棄城逃跑之罪。”

衆將軍說:“女公子言之有理,怎奈敵衆我寡,難以取勝。”灌娘說:“一人拼命,萬夫難擋。何況東有荊州周訪,西有宛城石覽,待得援兵到來,杜曾必然被擒。”

衆將軍聽了灌娘一席話,紛紛表示:“情願戰死沙場,以保襄陽。”荀崧道:“多謝諸位將軍。只是死守無援,豈不坐以待斃?軍情緊急,不知何人肯出城求援?”

灌娘自告奮勇道:“事情緊急,女兒願前去。”荀崧連連歎氣:“蔡將軍突圍已戰死沙場,襄陽衆將身經百戰,均不敢前往,你這十三歲的女兒家,焉能去得?”

灌娘說:“不去突圍求救,城破之日,也是一死。不如舍命突圍,搬來救兵,不但救了國家城池,也救了爹爹和全城軍民的性命。

衆將軍見灌娘忠勇如此,深爲感動:“太守不必憂慮,我們甘願拼一死以保護小姐殺出重圍。”

荀崧見女兒心志已定,又見衆將軍願保護女兒殺出重圍,只好忍痛答應了她的請求。

灌娘當即改裝披甲,氣宇軒昂。荀崧見了,高興萬分,道:“你真是爲父的好姑娘!”說罷,解下荀門曆代傳家寶—青霜寶劍,讓灌娘帶在身上。

一切准備就緒。荀崧決計在北門鼓噪,從南門突圍。灌娘忙說:“爹爹,若如此,杜賊必料此乃聲東擊西,不如在北門鼓噪,女兒就從北門而出。”荀崧聽了,點頭稱贊。

當夜三更時分,荀崧命衆將軍飽餐一頓,然後在東西兩門放起烈火。接著,大軍在北門搖旗呐喊,戰鼓連天。

杜曾正爲襄陽被圍而洋洋得意,忽聽探子報告:“啓禀元帥,東西兩門烈火通明,北門卻戰鼓連天,好象有人突圍。”

杜曾果真以爲荀崧聲東擊西,急忙調兵遣將,命三軍火速前往東西兩門。

荀崧站在城樓上,看得仔細,趕緊對女兒說:“兒啊,那杜賊人馬已到東西兩門去了,趁此時機,你就快出城吧!”父女就要分別了,荀崧無比悲傷。

灌娘勸道:“爹爹多保重,與衆將軍一起固守襄陽,等兒搬兵回來,再與爹爹歡聚一堂。”說罷,含淚隨幾位女壯士悄悄出城了。

杜曾發現上當,立即勒馬趕回北門。探子報告說::“啓 禀元帥,方才有一女將,率領人馬且戰且走,從北門殺出重圍而去。”

杜曾歎道:“唉,我以爲是老將偷營,卻原來中了荀崧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命令將士火速追趕,但爲時已晚。

且說宛城石覽將軍,正在操兵演陣。中軍忽然報告:“今有襄陽太守荀崧之女營門求見。”石覽道:“荀太守之女到此,定是襄陽危急,前來求救。快快有請。”

灌娘拜見石覽,敘述了襄陽被圍之事,說:“救兵猶如把火救,還望將軍快定計謀。”石覽聽了,滿口稱贊:“女 公子智勇雙全,令人欽佩。我應允發兵就是了。”

灌娘非常感激:“多謝將軍,望將軍急速發兵!”石覽見灌娘搬兵心切,即刻下令,發兵直奔襄陽。

石覽率軍隨灌娘來到襄陽城下。杜曾,石覽互通姓名後,便激戰起來。戰了幾個回合,仍不分勝負。

最後因衆寡懸殊,石覽敗下陣來。杜曾氣焰囂張,趁機追趕。灌娘迎了上去,一箭射出,正中杜曾的臂膀。杜曾慘叫一聲,從馬上跌倒在地。

石覽敗退,十分慚愧。灌娘安慰道:“石將軍,軍家勝敗古之常事。我欲前往周都督那裏再去借兵,只是敵人苦苦追趕,你看如何是好?”

石覽獻計道:“我引誘賊兵在西面交戰,你從東面逃走,快去搬兵。”說完,命衆將往西面且戰且退。灌娘趁機往東而逃。

杜曾負傷,十分惱怒,率軍又將石覽人馬打得大敗。然後命令三軍,從東面追拿灌娘。說:“休要放走馬上女將。違令者斬!”

霎時間,四面響起了“捉拿馬上女將”的聲音。灌娘說:“衆位姐妹,賊兵甚衆,眼看難以脫身啊!”隨從道:“小姐放心,我們情願與賊兵決一死戰,以保全小姐脫身搬兵。”

灌娘見衆姐妹如此英勇,深爲感動,但是怎樣突出重圍,一時心無主張。忽然,她看到前面有座古廟,頓時計上心來。

來到古廟,灌娘女扮男裝。改裝完畢,賊兵已追到廟前。隨從迎了上去,英勇奮戰,拼命厮殺。

激戰中,灌娘乘機只身殺出重圍,但隨從有的被殺,有的被擒。賊兵以爲馬上女將被獲而洋洋自得。

杜曾接連提審兩位女子,結果都說自己是荀太守之女。杜曾先是莫名其妙,後知中計,又後悔莫及。

杜曾眉一皺,也用起計謀來。他決定寫封信,派人送給荀太守,信中說他女兒已遭擒獲,正囚禁後營,勸其歸降。

卻說灌娘突圍之後,快馬加鞭,來到荊州城外,忽見一少年正在追趕一只受傷猛虎,灌娘連忙躲閃一旁。

突然,老虎回身向少年猛撲過去。灌娘見義勇爲,持劍將猛虎刺死。少年得救,甚是感激。他們彼此互通了姓名,原來這位少年就是荊州都督周訪之子周撫。

周撫得知荀公子爲國爲民,舍生忘死,十分欽佩,便要與她結爲兄弟。灌娘一聽,便借口破敵之後再來結拜。但周撫執意不讓,兩人只好結成金蘭之好,一同進城。

這時,周訪正與中軍陶侃共商軍機。陶侃說:“襄陽緊,荊襄唇齒相依,還望都督運籌良策才是。”周訪道:“老已有准備,保境自守,那賊定然不敢進犯荊州。”

周訪話音剛落,忽聽荀崧之子前來要見。周訪明知荀公子的來意,卻故意推說不在府中,不肯相見。

夜深人靜,灌娘獨坐書房,想起襄陽危在旦夕的情景,更是心煩意亂,焦急萬分。

次日清晨,周撫拜見父帥,質問道:“爲什麽不肯見荀公子?荊襄唇亡齒寒,依孩兒之見,還是趕快接見荀公子,問明來意,然後發兵援救襄陽才是。”

周訪怒斥道:“小小年紀懂得什麽!”周撫見父帥毫無誠意,便將郊外遇虎被救以及金蘭結義之事訴說了一遍,再三請求接見荀公子。周訪無奈,只好同意了。

灌娘拜見周訪,講明了來意。周撫相機敦促父帥發兵援救,不應坐觀成敗。因言語有所冒犯,都督勃然大怒,責令捆打四十大棍。

灌娘見此情景,說:“此事皆由我一人所起,萬萬不可連累公子。”中軍也從旁求情,周訪這才勉強答應饒過,並發話:“誰再提發兵之事,定斬不饒!”

灌娘見周訪毫無發兵之意,便據理陳詞:“襄陽乃荊州門戶,兩地共存亡,望都督早日發兵,以救危城。”周訪道:“倘老夫出師不利,非但襄陽未救,只恐荊州危矣!”

灌娘道:“襄荊皆晉國之土,如今都督見危不救,一旦襄陽失守,您因私損公,落個不忠不義之名,豈不被天下英雄恥笑麽?”一席話說得周訪啞口無言。

周訪雖然是個武夫,但也讀書明理,嘴裏雖說不發兵,但心裏卻矛盾重重;襄陽被圍,本應發兵,若是出兵,又恐荊州有失。他感到事關重大,進退兩難。

中軍見周訪猶豫不決,也極力勸說:“都督不發兵,如果聖上聞知,可吃罪不起。那杜曾雖然氣焰囂張,但有勇無謀,若荊襄合兵一處,那怕杜賊不滅!”

經大家再三請求,周訪終于答應立即發兵。中軍對周公子說道:“你此去不但破賊立功有望,還有一段意外的良緣呢!”但此時他也不便明言。

周撫、灌娘奉命爲向導,率軍行了數日,來到襄陽地界。遠遠望去,周家大隊人馬也隨之而來。周撫見軍士們一路勞乏,便傳令就此安營紮寨,待到明日准備與杜賊決一死戰。

灌娘對周撫道:“周仁兄,你就在此紮營,小弟靠著仁兄之營另立一個小寨,告辭了。”周撫忙說:“且慢,正要與仁兄共議破賊之計,何不就在一處紮營?”

灌娘連忙解釋:“在一處紮營,恐有許多不便。小弟從小嬌養慣了。”周撫有些不解:“仁兄如此英雄,怎麽而今竟學起大姑娘來了。同心破賊,有何不便?”

灌娘想道:此人才高智廣,氣質淳樸。我們二人一見如故······哎呀,我出城爲的是搬兵救城,現在怎能透露真情,頓時計上心來:“周仁兄,何不帶領人馬偷營劫寨。”

夜半三更,周撫、灌娘帶領軍士們殺往杜曾營盤,想給杜曾一個措手不及。不料杜曾戒備森嚴,兩軍對壘,戰勢激烈。周撫、灌娘因人少勢弱,大敗而退。

第二天清早,周訪率軍到此。周公子連忙禀告父帥:“昨夜孩兒與荀公子劫營未成,請父帥恕罪。”周訪道:“也好,杜曾那賊,屢勝必驕,今日大兵到此,定要擒他。”

石覽將軍聞得周都督率大兵到來,十分高興,當即率軍前去迎接。

將軍相見,共議軍情,發誓要同心協力,破圍救援。陶侃得令,先寫了書信一封,讓灌娘抄小路去城中,報知令尊。

當夜,杜曾又在叫戰,氣焰更是囂張。周、石將軍兵分四路,一湧而上。杜曾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馬翻,死的死,逃的逃,全軍大敗。

杜曾深知大勢已去,便狼狽逃竄。周撫見杜曾敗逃,奮力追趕。途中,周撫一槍把杜曾打下馬來,當場殺死。

解了襄陽之圍,周、石二將軍率領三軍人馬,凱旋進城。

荀崧聽到城外殺聲,知是救兵已到,欣喜萬分。他正准備出城迎敵,忽聽女兒叫開城門。荀崧道:“前番杜曾來信說灌娘被擒,我想必是奸計。如今看來,果然不錯,快快開城。”

城門打開之後,卻見一位小將站在荀崧面前。他 驚愕萬分,道:“你是何人?”灌娘急忙上前行禮:“爹爹,連孩兒你都不認識了麽?”父女相見,又驚又喜。

灌娘將突圍借兵之事細說了一遍。荀崧聽罷,感慨不已,連說:“我兒受苦了,快到府上休息片刻。”灌娘接著把陶侃的書信遞給了父親。

信上寫道:“此番令媛荊州搬兵,可算智勇雙全。我願從中爲媒,使周、荀二家結爲秦晉之好。”荀崧驚歎道:“啊!灌娘女扮男裝,連我都看不出,他怎麽看出來了!”

這時中軍報告:“周都督、石將軍到!”荀崧迎接道:“有勞都督、將軍統軍掃滅杜賊,解了襄陽之圍!”周、石二人異口同聲地說:“荀太守死守孤城,令人欽佩。”

到了府上,荀崧急忙把荀常叫來拜見周、石二將軍。周都督十分驚訝:“啊,怎麽荀公子搬兵之時那等英俊,到家後,爲何變成呆子了?”

陶侃在一旁插話:“荀太守快將令嫒請來相見吧!”荀崧明白其意,忙喚灌娘出來相見。

灌娘拜見各位將軍。荀崧說:“這就是我的小女灌娘。”周訪父子此刻大惑不解。陶侃忙說:“啊,女公子借兵之時,井今比古,真是口若懸河,只是瞞過別人,焉能瞞得過下官?”

灌娘當場敘說了女扮男裝,借兵解圍的經過,大家聽了,交口稱贊她不愧是年少有爲的女英雄。

陶侃說:“荀太守,信可看過?你兩家結爲親家,料無推辭吧?”一句話說得周撫喜出望外,說得灌娘含羞默默。都督說:“本督大膽求婚,望乞俯允。”荀崧說:“但不知他二人意下如何?”

周撫聽了,當衆下拜:“嶽父大人,請受小婿一拜!”荀崧高興地說:“他二人年幼,待過兩年定完花燭。”說罷便在後堂設宴,與周都督、石將軍、陶先生等擺下了慶賀美酒。

4 阅读:242

劃過指尖有煙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