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惠能大師:“我們欲隨師父去曹溪”

海藍聊佛法 2024-06-27 14:34:56

接上文:

惠能向門外衆人施禮,說:“大家要入寺燒香結緣的,只管入內。要來做我的弟子的,現在不行,一者寺小,容不下這麽許多人,二者我要出門遠行。這就是所謂的緣分未到。日後緣分到了,我豈能將大家拒之門外?”

說完了這一番話,惠能又向門外衆人施禮,然後轉身回進寺裏。

衆人聽惠能這麽一講,便不再喧嘩。有的人散去,有的人早已伏在地上,頂禮叩拜。

這一回,寺門卻沒有關上。

自從惠能開始說法之後,法性寺裏的法緣日盛一日,然而,惠能心裏明白,自己應該走了,應該去開辟一個新的弘法道場。

去哪裏?

惠能腦海裏浮現出來的是一片青山,一彎溪水,還有一座紅牆黑瓦的古寺。

那就是曹溪的寶林寺。

數天後,印宗來告,大殿香火燎天,寺院內人滿爲患,許多人到夜晚也不離寺,牆角走廊,鍾樓台階,凡是能坐能睡的地方,都坐滿了人,睡滿了人。

惠能說:“印宗,你可是寺中住持,寺裏不可沒有規矩,萬一有個差失,上對不起佛陀,下對不起僧衆。”

“是。可是……”印宗難以啓齒,因爲這些人全都是沖著惠能而來的。

惠能心中十分淸楚印宗“可是”後面的涵意,他不等印宗思索措辭,便直截了當地說:“可是也不能辜負了外來信案的一片虔誠之心,不是嗎?我可是決定走了。我走了,他們也會自動散去。”

“師父,我可沒有趕您走的意思。”印宗左右爲難,他誤以爲惠能心中有所不快,便退到門口,說:“弟子再去想辦法,師父不必操心。”

當印宗正要出門時,惠能叫住了他:“請留步。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不是你要趕我走,而是我自己要走。”

“師父欲去何方?”

“曹溪。”

“曹溪?”

“是的,韶州曹溪。我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去黃梅的途中,到曹溪小住了一段時間;第二次是從黃梅回來,到曹溪沉潛。我的緣分在曹溪。”惠能對曹溪有一份獨特的情感。

印宗問:“曹溪有何寶刹?”

惠能答:“有一寺,叫山潤寺,過去是由一名叫無盡藏的比丘尼住持,但不知他現在還在不在。”

“山澗寺?無盡藏比丘尼?”

惠能繼續說:“在山潤寺上面,還有一寺,叫寶林寺。我曾在寶林寺住持。寶林寺不大,但清風明月,梵音天獺,很讓我懷念。只是當時被人放了一把大火的燒了山林,有沒有駛及寶林寺,這我就不知道了。”

印宗感慨道:“原來師父曾住過寶林寺。”

惠能應道:“是啊。”

印宗問:“師父打算什麽時候回寶林寺?”

惠能反問:“做什麽呢?”

印宗笑了一笑,說:“不做什麽,只是想早點有個准備。”

惠能道:“准備什麽?什麽也不要准備,平常心來,也平常心走。”

印宗說:“我怕一覺醒來,見不著師父,不好向全寺僧衆交代啊。”

惠能說:“我明早便走。”

第二天早上,惠能收拾好了祖師裟,揹在肩上,走出房門,這時,他才發現外面已站立著好大一片人,他們全都無聲無息地站著,雙手合掌。

印宗站在最前面,其後是身著紅色袈裟的西京總持寺的智光律師,蘇州靈光寺的慧靜律師,荊州天皇寺的通應律師。

印宗率先下拜,三位律師隨其後,五體投地,再接著是僧衆,紛紛然向惠能頂禮。

惠能一時愣住了。他誤以爲這麽許多人是來給他送行的,便匆忙還禮道:“諸位不必如此客氣,緣盡今日相別,有緣來日相會,佛門弟子,當依緣而行,諸位快快起來,不要如此執著于送往迎來之禮,惠能也承受不起。”

只見印宗一人撞起頭來,望著惠能,說:“師父,我們不是爲您送行的。”

惠能不明白了,說:“不爲送行,行此大禮幹什麽?莫非有所求吧?”

印宗接口道:“正是,不爲送行,而是有所求。”

“欲求何事?”

印宗回過頭來,看了看三位律師和所有的僧衆,然後對惠能說:“我們欲隨師父去曹溪。”

“隨我去曹溪?這麽多人?不行,不行!”

“有何不行?”

“一來曹溪並非廣州,窮山僻壤,地方又小,容不下這麽多人;二來印宗你如果走了,法性寺怎麽辦?”

惠能擔心的事還是前者,這麽多人去了曹溪,不要說讓寶林寺塞得滿滿的,就是讓曹侯村每家安排十個人,也住不下這許多人。

印宗卻不慌不忙地說:“法性寺的管理,師父不必操心,印宗昨晚已吩咐安排妥當,待衆人一走,留下的僧衆自然會選出新的住持。至于我們跟隨師父去曹溪,師父盡可放心,佛門弟子,吃苦耐勞是自家本分,一切隨遇而安,一切隨緣而行。”

惠能沉吟良久。

通應律師見狀,便說:“惠能大師放心,此番隨行人數雖衆,但絕不會驚擾曹溪百姓而損禅門聲譽。另外,在這些人衆之中,多有能工巧匠,到了曹溪,我們自己動手,在寶林寺左右多建殿堂房屋,不僅衆人有了安身之處,大師弘法的道場也具有了規模,衆人也可以常在大師左右聞法受教了。”

通應律師的一番話,說中了惠能的心思,惠能面帶笑意地點了點頭。

儀鳳二年初春,惠能離開了廣州法性寺,前往韶州曹溪,隨行僧衆千余人。

明日更新。

0 阅读:1

海藍聊佛法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