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黃巢起義

劃過指尖有煙雲 2024-03-20 16:32:59

公元9世紀70年代初,唐王朝瀕臨覆亡前夜。在京都長安一家旅邸中,有位身材魁梧的大漢,正低著頭在房內踱步沉思。突然,他快步走向案頭,揮筆題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充滿戰鬥激情的詩篇,寄托著題詩者巨大的政治抱負。這寫詩的人,便是唐末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黃巢。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以販賣私鹽爲業,能騎善射,也愛讀書。這次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的親身經曆,使他對科場的黑暗、朝廷政治的腐敗,激起強烈的憤慨。

京都所見所聞,也使黃巢聯想起在各地看到的情景:地主吞並土地,農民紛紛破産,加上戰禍連連,地方割據勢力兼並混戰,生産遭受嚴重破壞,農村到處呈現“千裏少人煙,荒墳田野遍”的淒涼景象…………

關東地區,則是大旱成災。西起虢州(今河南西部),東到海邊,莊稼顆粒無收。貧苦農民只得把蓬實苦果磨成粉,拌合切碎的槐葉充饑。他們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賣妻鬻兒,拔鍋拆屋,逃亡他鄉。

唐王朝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橫征暴斂,瘋狂掠奪。老百姓每年除了交納夏稅、秋稅,連住房、吃鹽、喝茶都要納稅,甚至農民未成熟的莊稼也要交“青苗錢”。官府催逼稅款,凶似虎狼,人民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

官府還壟斷生活必需品食鹽的專利權,恣意擡高鹽價,盤剝廣大人民。各級官吏乘機大肆搜刮,鹽價猛漲30倍,出現了“以谷數鬥易鹽一升”的反常現象。老百姓買不起食鹽,被迫淡食,衰弱成疾。

爲了遏制民間販賣食鹽,唐王朝嚴厲規定“賣私鹽一石以上者處死刑”,並組織“巡院”機構嚴加查緝。

私鹽販們冒著掉頭的風險販賣食鹽,黃巢也飽嘗著生活的艱險······

“金色蝦蟆爭(睜)努(凸出)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家鄉這支革命民謠似在耳邊震響;多年前裘甫領導浙東農民大起義,以及龐勳領導桂林戍兵起義的烈火,又仿佛在面前熊熊燃燒。他豪情澎湃地作成了“沖天”詩。

黃巢從長安趕回家鄉,借販私鹽之便,常常到百姓中去,調查唐王朝的軍事部署和各地交通情況。他率領武裝鹽幫,和唐朝廷巡院緝查隊展開鬥爭,並組織農民武裝,積極醞釀起義。

公元874年,長垣(今河南長垣)三千農民,在私鹽商販王仙芝、尚君長、尚讓、柴存等人領導下舉行起義。義軍很快攻占了濮、曹二州,人民反抗的怒火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

王仙芝勝利起義的消息傳來後,黃巢在冤句立即組織數千農民響應王仙芝起義。公元875年夏,黃巢同兄弟、外甥等八人率領起義隊伍挺進曹州,在曹州城下和王仙芝領導的起義軍勝利會師。

曹州城內旌旗飛揚,戈矛林立。兩軍首領在高高飄揚的起義大旗下共同宣誓,決心縱橫天下,除暴滅害,實現“均平”的政治理想。同時他們發布文告,號召百姓起來推翻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

黃巢、王仙芝起義震驚了唐朝廷,唐僖宗趕忙調兵遣將,任命鎮壓過龐勳起義的劊子手、平盧節度使(駐青州)宋威爲“諸道行營招討使”,全權指揮各路兵馬“進剿”農民起義軍。

起義軍當時力量尚弱,采用避實擊虛的戰略,甩開宋威和各路唐軍的圍攻,進軍河南,接連攻下陽翟、郏城後,在公元876年10月猛攻汝州城(今河南臨汝),活捉刺史王鐐。汝州一仗的勝利,使起義軍軍威大震。

汝州接近唐東都洛陽。農民起義軍攻占汝州,使洛陽的貴族、官僚、地主和豪紳大爲震驚,再也不能安心枕席,紛紛帶著家小、攜著財寶出逃。

唐王朝爲了保住洛陽,加派曾元裕爲招討副使,以重兵扼守關口要道。起義軍考慮進一步積聚力量,防止和唐軍主力硬拼,就神速攻下唐、鄧二州,主動揮兵南下,向防守薄弱的湖北、安徽進軍。

南下江淮的起義軍主力,用兩個月時間,接連攻下近十個州縣。唐軍一觸即潰,聞風而逃,起義軍節節勝利,一直打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

這時候,諸道行營招討使宋威被起義軍的軍威嚇破了膽,龜縮在亳州,擁兵自保。招討副使曾元裕遠遠尾隨,也不敢同起義軍正面交鋒。

起義軍縱橫千裏,行動自如,所過之處,殺貪官、捉土豪,開糧倉、分財物,受到百姓的熱烈擁護。百姓紛紛踴躍參加起義隊伍。

朝廷眼看用武力已不可能立即鎮壓聲勢漸盛的起義軍,就采納宰相王铎的建議進行誘降。公元877年3月,唐僖宗下诏命兵部員外郎裴渥出任蕲州刺史,執行招降計劃。

裴渥是王铎的門生,爲了討好王铎,一到任就設法派人暗中與王铎的堂弟、現被起義軍俘虜的汝州刺史王鐐聯絡,讓王鐐出面勸說起義軍首領王仙芝投降。

王仙芝經不起高官厚祿的引誘,答應以停止向蕲州進攻爲條件,讓裴渥爲他向唐朝廷請官。

不久,傳皇诏的中使趕來蕲州,准備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衙兼監察禦使”之職。王仙芝受約帶領三十余名起義軍將領進入蕲州,會見裴渥。

正要接受诏封,黃巢指斥王仙芝道:“你爲撈一官半職,背棄了在曹州共立的大誓,你准備把起義弟兄帶往何方!”

衆將領也紛紛痛斥朝廷收買起義軍的卑鄙行徑。衆怒難犯,王仙芝一時不敢接受皇帝诏命。

黃巢迅速行動,指揮起義軍攻下蕲州城。裴渥帶領殘兵逃奔鄂州,中使逃往襄陽。唐統治者精心策劃的招降詭計,以失敗告終。

蕲州事件造成起義軍內部分裂,黃巢率自己所領的部分義軍打回山東,王仙芝帶領手下仍留在湖北一帶活動。

黃巢軍北上後,趁唐軍主力已南下,一舉攻下郓州,殺了民憤極大的天平節度使薛崇。從此黃巢威名遠揚,他領導的起義隊伍很快擴展成幾萬人。

黃巢主動尋找機會打擊敵人。七八月,他活躍在江蘇、安徽、河南,並和在查牙山一帶堅持鬥爭的尚讓起義軍會合。

會合後義軍力量倍增,九月間猛攻唐軍招討使宋威于宋州(今河南商丘市),擊敗了宋威指揮的三鎮兵馬。宋威躲在城中,高挂免戰牌,等待援兵。

唐朝廷連忙派增援部隊趕來救宋威。起義軍在唐援軍趕到前又主動撤消了對宋州的進攻,黃巢和尚讓分手。尚讓仍回查牙山活動。黃巢領兵北上,攻下匡城後,揮師東進,于12月間攻克濮州。

黃巢准備圍攻亳州,突然傳來了屢向朝廷乞降未成的王仙芝在黃梅嶺遭唐軍阻擊,五萬多戰士壯烈犧牲,王仙芝被殺的消息。黃巢對起義軍主力的這一重大損失深感痛

王仙芝之死,用血的事實教育了廣大起義將士:投降就是滅亡。尚讓立即率查牙山隊伍歸奔黃巢,王仙芝余部也陸續趕到亳州,在黃巢領導下又重新聚攏。

起義隊伍推黃巢爲“黃王”,號“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改年號“王霸”。黃巢發布檄文,重申“均平”的政治理想,號召百姓投入推翻唐王朝的偉大革命運動中去。

公元878年3月,起義軍大營裏燈火輝煌。黃巢和起義軍將領一起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兵力和部署,清醒地看到敵軍在江南防務空虛,且江南又是唐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因此制訂了向南方進軍的作戰方針。

起義軍先向山東一帶發動一系列猛烈攻勢,接連取勝後,又回兵河南,前鋒一直打到洛陽附近的葉縣和陽翟一線,形成了強攻洛陽的姿態。

反動統治者認定起義軍要攻打洛陽,慌忙調新任招討使曾元裕回洛陽正面防守,招討副使張自勉等守衛洛陽外圍各軍事據點,迅速組成對起義軍的包圍圈,妄想一舉撲滅黃巢起義大軍。

當各路唐軍將調防完成時,黃巢率起義軍突然打開敵東部防線,長途急進,在安徽和縣橫渡長江,挺進江南,實現戰略大轉移。

起義軍在江西攻克虔、吉、饒、信四州後,轉戰到浙江天目山區。僻遠山區的貧苦農民缺鹽嚴重,起義軍關心百姓疾苦,雪中送炭,把自己省下的食鹽分給百姓。黃巢親自分鹽,得到了貧苦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公元878年9月,起義軍攻占浙東首府越州(今浙江紹興),浙東觀察使崔璆(音球)開城投降。黃巢按預定作戰計劃,准備揮師福建、廣東,繼續南下。

從浙江到福建,山嶺重疊,無路可行。義軍本打算搜集船只,揚帆渡海,但一時無法弄得大量航船。黃巢果斷決定:全體將士要互相幫助,克服困難,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務必按時到達福建。

起義軍由衢州(今浙江衢縣)出發,翻上了山崗。一路上黃巢和先鋒部隊在一起,親自指揮大軍開辟道路,將士們個個頑強地戰鬥,撬巨石,斬荊棘。

在當地農民的幫助和引導下,起義軍克服重重困難,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驚人的頑強意志,開出了一條長七百多裏的崎岖山路,一直通到福建建州。起義隊伍通過這條山路,勝利進軍到福建。

公元879年初,福州戰役大勝。黃巢在福州爲民除害,打擊了福建大部分州縣的貪官汙吏。入夏,黃巢當機立斷:留一員將領扼守福州,大部隊乘勝前進,南下廣州。

大軍冒著酷暑,通過潮州、梅嶺山區,進圍廣州。黃巢一面令起義軍加緊攻城准備,一面以強大軍事力量爲後盾,展開政治攻勢,對嶺南節度使李迢進行勸降。

李迢錯誤地認爲:黃巢攻廣州是貪圖這個外貿城市經濟收入大,因此他立即上書唐僖宗,建議用廣州節度使之職誘降黃巢,使起義軍不再北上,待時機成熟,再用武力鎮壓。

李迢書到長安,唐僖宗召百官計議。宰相盧攜極端仇視起義軍,奏請起用自己所勾結的大軍閥高骈,統領三軍“圍剿”起義軍;另一宰相鄭畋(音甜),主張采納李迢誘降之計。

朝廷百官,各執己見。盧攜、鄭畋互相嘲笑謾罵,盧攜惱羞成怒,投硯于地,碎成數塊,二人當場爭吵得不可開交。

唐僖宗決了又否、否了又決,最後確定招降黃巢。盧攜、鄭畋因議事不顧體統,被一齊革去宰相職務,由兵部侍郎豆盧瑑(音撰)、戶部侍郎崔沆接任宰相。

李迢秉承唐僖宗招降黃巢的旨意,派人到黃巢營地。黃巢見到來使呈遞的招降書,非常憤怒,當場撕毀,並立即下令對廣州城發起總攻。

公元879年10月,起義軍攻占廣州,活捉李迢,粉碎了統治階級鎮壓與誘降相結合的陰謀手段,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給了唐政府沉重的打擊。

起義軍從公元878年春渡長江,到公元879年秋占領廣州,共用一年半時間打下南半個中國。在廣大貧苦農民的支持和踴躍參加下,起義隊伍已發展達60萬人,爲推翻唐王朝的反動統治,奠定了強大的軍事基礎。

起義軍在廣州短期休整後,決定“北伐”。黃巢以“義軍百萬都統”的名義發表北上文告,痛斥唐王朝宦官專權、官吏貪暴的黑暗統治,號召全國百姓共同起來完成推翻唐王朝的曆史使命。

公元879年深秋,各路起義軍開到了山水秀麗的桂州(今桂林)集中。黃巢見南方盛産毛竹,下令就地取材,砍伐毛竹編成幾千只大竹筏,准備從水道北進。

幾十萬起義軍分乘著自編的大竹筏,趁湘江水漲時,沿江順流而下,浩浩蕩蕩地向湖南、湖北進軍。

黃巢率軍北上,使唐朝廷驚慌失措,一片混亂。宰相王铎被任命爲行營招討都統,率副手李系等各路兵馬,駐紮在江陵、揚州、潭州(今湖南長沙)一帶,阻擊起義軍。

起義大軍一到潭州,軍探向黃巢報告城內設防情況。黃巢迅速組織強大攻勢,只一天工夫,就殲滅李系所率的十余萬唐軍,勝利占領潭州。

王铎接獲潭州敗報,得知起義軍就要進攻他的駐地江陵,嚇得魂不附體,立即准備逃亡襄陽。臨逃前,他對部將劉漢宏下令:“襄陽很重要,我去守襄陽,你在這裏守住江陵。”說完就上馬一溜煙跑了。

劉漢宏本是土匪出身,怎肯當王铎的替死鬼。王铎前腳溜走,劉漢宏後腳准備逃跑。他臨走大肆搶劫江陵城,搶空以後又放火燒民房、殺百姓,使江陵這個繁華之地變成一片焦土。

江陵人民紛紛出城避禍,不幸碰上大雪,許多人被凍死。十多天後,黃巢大軍開進江陵,看到路旁凍死的百姓、被官軍搶燒一空的府城,黃巢氣憤地對士兵說:“要替死難百姓報仇,一定要殺盡斬絕害民賊啊!”

王铎兵敗後,唐僖宗撤了他的官職,任命高骈爲行營都統。高骈自恃兵力雄厚,爲顯示自己手段,派大將張璘率主力南渡長江,攔路橫截在起義軍面前,擺出了一副決戰的架勢。

不幸的是,起義軍的前線指揮將領王重霸,首戰失利後貪生怕死,投降張璘,使起義軍前線部隊失去戰鬥力,被迫退至饒州。這時正值暑天,有些士兵不服水土,患染疫疾,實力有所減弱。

張璘得勝後狂妄已極,張牙舞爪地撲向義軍統帥部駐地信州城。唐王朝得報,也妄想趁此機會一舉殲滅起義軍,又調動幾路兵馬,支援高骈圍攻信州。一時,軍事形勢十分緊張。

面對強敵圍攻,黃巢沉著堅定。他和各部將士認真分析了敵人的驕橫心理,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後,就深入部隊,激勵士兵爲推翻唐王朝戰鬥到底的決心。

高骈接到張璘戰勝的消息後,自以爲天下無敵,夢想逼迫黃巢投降、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實力,並聯結已改任兵部尚書的盧攜,實現左右朝廷的野心。因此,他對黃巢采用談判誘降的政治陰謀。

爲了爭取在最短時間裏擊敗高骈這個勁敵,迅速北上。黃巢決定將計就計,假意與高、張派來的人周旋,表示可以考慮談判,促使他們更加輕敵狂妄。

高骈以爲黃巢願降,十分高興。他又唯恐派來助戰的各鎮軍馬分了他的功勞,便上奏朝廷,說黃巢即日可平,不需各節度使兵馬來援,可打發他們回守各自防地。

唐僖宗此時十分倚重高骈,依高所奏立刻命各路兵馬撤退。黃巢等唐援軍遠撤後,立即向高骈下了戰書。

高骈知道中了黃巢緩兵之計,惱羞成怒,嚴令張璘率軍進攻。張璘率騎兵匆忙與起義軍交戰,妄圖一口吞掉黃巢起義軍。

起義軍早已嚴陣以待,個個英勇殺敵。敵兵不堪一擊,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張璘戰黃巢不下,一看全軍潰退,自己也急想逃走,結果被黃巢趕上,手起刀落,斬于馬下。

全殲張璘軍後,起義軍士氣大振,連破宣州等城。公元880年8月,黃巢指揮大軍在安徽采石重渡長江北上,挺進揚州城外五十裏。

高骈自忖大將張璘已死,各道兵馬又散,憑一己之力不可能戰勝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軍,就龜縮在揚州,擁兵自守不敢出戰,並且上表告急,向唐僖宗求救兵。

唐朝君臣本來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高骈身上。看到高骈都來告急,個個驚慌失措,十分害怕。唐僖宗大罵高骈不該說大話,吹噓以自己一鎮兵馬就可打平黃巢,害得把援軍調去又調來,結果吃了敗仗。

唐僖宗責令高骈迅速出擊,以阻擋起義軍北上。但高骈被罵後,很不高興,就假裝患重病,拒不出兵。

起義軍踢開高骈,順利北上,沿途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各地青壯年踴躍參軍,著名詩人皮日休等也投奔起義隊伍。

不久,大軍攻入河南汝州。爲了盡快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黃巢簽署討敵檄文,警告各鎮節度使各守本營,不得觸犯義軍鋒芒,並宣布起義軍要打入洛陽、長安向皇帝問罪。黃巢的檄文對瓦解敵人起了巨大作用。

各路唐軍在起義軍強大軍事力量面前都嚇得不敢輕舉妄動,各自坐鎮觀望;唐僖宗更是害怕,竟不顧體面當朝哭了一場。衆大臣面面相觑,毫無辦法。

公元880年冬,黃巢率幾十萬大軍到達東都洛陽。唐朝的東都留守劉允章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文武官員開城投降。黃巢起義軍勝利開進了洛陽城。

洛陽失守後,潼關守將齊克讓不斷向長安告急。唐僖宗看到形勢危急,和親信宦官田令孜、宰相豆盧瑑計議,由田保薦兵馬先鋒張承範率神策軍去救應潼關。

神策軍是皇室禁衛軍,由長安的富家子弟組成,他們平時穿著漂亮的軍服,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街頭上耀武揚威,欺壓百姓。一聽到唐僖宗要派他們上前線打仗,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回到家中,合家抱頭大哭起來。

許多人出錢叫一些窮苦人去冒名頂替。唐僖宗勉強拼湊2800名神策軍,命張承範帶領這批烏合之衆助守潼關。爲了騙他們前去,唐僖宗撒謊道:“你們放心,救兵馬上就來!”救兵究竟在哪裏,唐僖宗自己也不知道。

公元881年初,黃巢先鋒部隊趕到潼關,向守在關外的齊克讓部隊進攻。黃巢騎著駿馬親臨前線,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起義軍全軍歡呼雷動,聲震山河。唐軍聞聲膽裂,一片驚慌。

潼關城下,起義軍的大旗滿山遍野,一望無際。唐軍本無鬥志,見此情形嚇得連夜燒營拔寨、爭相逃命。齊克讓匆忙率領部隊逃入關內,殘兵四處潰散。

起義軍圍城攻堅,但因潼關北有奔騰咆哮的黃河攔阻,南有高聳入雲的山崖屏擋,城前又有護城的深壕“天塹”阻礙,因此大軍一時難以攻下這隘口險關。

黃巢通過當地百姓,很快查到在潼關左面有一條灌木叢生、野藤遍地的羊腸小道,通入一個山谷。當地人稱這山谷爲“禁谷”,它能通到潼關背後,但官府向來禁止通行。這次潼關守軍也未派人防守這個“禁谷”。

黃巢立即令大將尚讓和林言帶領一支輕裝人馬,翻過這“禁谷”小道,直插潼關背後。等張承範、齊克讓獲悉,慌忙派800名士兵去阻攔黃巢軍翻谷時,已經來不及了。

起義軍插入敵後的第二天,黃巢指揮大軍攻關。附近百姓恨透平時欺壓他們的唐軍,自動聚集一千余人,冒著箭矢疾石,跳入護城深塹,積極協助起義軍挖土填壕,使“天塹”變成了通道,起義軍很快攻上了潼關城樓。

當天,黃巢、尚讓兩路軍隊前後夾攻,把神策軍打得大敗。妄想據險死守的神策軍將領張承範,急忙喬裝改扮,只身逃命。

攻破潼關後,黃巢雄偉地站在城樓上,狂風掀起他的鬥篷,拂動著他久經風霜的兩鬓。面對奔流不息的黃河,黃巢莊嚴發令:“向唐王朝的京城長安,前進!”

威武雄壯的起義軍隊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著唐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長安迅速進軍。沿途唐軍聽到潼關失守,紛紛倒戈,加入起義軍。義軍迅猛西進,野無交兵,攻無堅城,一路勢如破竹。

眼看起義軍要進入京都,長安城內亂成一片。唐僖宗在大宦官田令孜挾持下,帶著少數親王、貴妃,由500名神策軍護衛著,從長安金光門溜出,日夜不停地向成都逃走。

來不及逃走的文武官員幾十人,由神策軍首領張直方率領,到長安城外20裏的霸上,向起義軍投降,列隊迎接黃巢大軍到來。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誓言實現了。公元881年1月8日,黃巢起義軍盔甲耀眼,旌旗蔽天,隊伍威武齊整,川流不息地通過春明門,行進在長安街頭。載運辎重糧草的車馬,千裏奔馳不絕,山河爲之震撼。

長安百姓興高采烈地擁上街頭,手捧茶水果食夾道歡迎起義大軍。黃巢在衆將領簇擁下,出現在雄壯的隊列中,數不清的人群擁向前去迎接,歡呼聲驚天動地。

大將尚讓站在黃巢身旁,向百姓宣講:“黃王起兵,本爲百姓,決不會像唐朝皇帝那樣虐害你們。你們只管安居樂業好了。”起義軍戰士又把從敵人手中奪來的糧食財物分給窮人。

經過積極籌備,公元881年1月16日,黃巢在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殿階兩側,彩旗飄揚,戰鼓成行,黃巢命令擊戰鼓數百,以代金石之樂。

新政權國號“大齊”,年號“金統”,由尚讓、趙璋、孟楷、蓋洪、崔璆、朱溫、林言、皮日休等組成中央政府,以王瑤爲京兆尹(首都最高行政長官)。

當天,黃巢又登上丹鳳樓頒發敕書,宣布原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一律停職,四品以下的照舊錄用。

長安是地主、貴族和官僚最集中的巢窟。爲了鞏固革命政權,大齊政府鏟除了一批抗拒登記自首的舊王朝孤臣余孽,處死貪暴官吏,救濟貧苦百姓。

那個迫不得已向起義軍投降的張直方,在家中的夾牆內私藏了舊宰相豆盧瑑、崔沆等一百多人,他們密謀策劃,妄圖伺機捉住黃巢獻給唐僖宗。

黃巢查明張直方的罪行,將豆盧瑑、崔沆等一網打盡,連同張直方一並押赴午門斬首。

爲了維護新秩序,大齊政權采取了嚴禁軍隊隨意殺人、民間武器一律上交的革命措施。大量的刀、槍、劍、戟、弓、矢等武器入交國庫,起義軍在民間的威望大爲提高。

新政權的這些措施使長安的社會秩序逐漸安定下來。長安城內呈現了市場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大齊政權受到了廣大民衆的支持和擁護。

但是,黃巢起義擺脫不了曆史的局限,義軍攻入長安後沒有乘勝全力追擊窮敵。唐僖宗安然逃入四川,途中得到原宰相、鳳翔節度使鄭畋的迎候,唐僖宗授予他“諸軍行營都統”之職,叫他組織舊部反攻。

鄭畋回到鳳翔後,歃血發誓要向起義軍反攻倒算,妄圖卷土重來。而投降大齊政府的唐軍,在唐僖宗和鄭畋糾合下,乘機倒戈,一時紛紛向大齊政權反撲過來。

義軍將領尚讓帶五萬兵馬開赴鳳翔討伐鄭畋。尚讓以爲鄭畋是個書生,不會打仗,麻痹輕敵,結果中了敵人埋伏。起義軍雖然勇猛殺敵,但一場惡戰後,損失二萬多人,隊伍被迫退回長安。

敵軍猬集泾原、義武等六鎮兵馬,從西、北兩面逐漸對長安形成包圍圈。黃巢估計了雙方力量的對比,決定誘敵深入。公元881年5月6日,黃巢率起義軍突然退出長安。

唐軍乘虛搶入長安城,到處縱兵劫掠民財,奸淫婦女,無惡不作。長安城一時火光沖天,百姓遭到了一次空前大洗劫。這和起義軍進城時井然不紊的社會秩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黃巢軍退出長安後並沒有遠離,而是露宿在長安東郊的霸上,准備以逸待勞,積極尋找戰機。當軍探偵察到長安城裏的混亂情況後,立即報告給黃巢。

黃巢以大將孟楷爲先鋒,親率全軍重新殺進長安。唐軍搶了許多財物,無法輕裝應戰,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消滅了近百分之九十的兵力。六路唐軍的指揮官程宗楚、唐弘夫,也當場被殺。

起義軍回到長安後,嚴厲懲辦了那些潛藏在城中響應唐軍的官僚、地主和豪商,殺了一批趁火打劫的壞蛋。被唐軍洗劫、殘害的長安人民,熱烈歡慶義軍反攻的勝利。

在長安外圍,起義軍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擊戰。黃巢果斷指揮孟楷、李祥、王璠等將領分頭出擊,起義軍勇猛殺敵,取得了一連串勝利,鄭畋苦心拼湊的各路唐軍紛紛四散逃命,圍剿陣線全面崩潰。

然而,起義軍重返長安後沒有進一步的打算,也未能擴大戰果,幾十萬大軍集中在長安一帶,糧食供應日益緊張。

困難嚇不倒志堅如鋼的起義軍戰士,他們經常餓著肚子打仗。義軍的將領們,也和兵士一起吃糠菜、嚼樹皮充饑。

公元882年春,王铎又任行營都統,率兩川、興元(今陝西漢中市)兩處唐軍,調泾原、河中、義武等八鎮兵馬進逼到長安附近,進行第二次合圍。

英勇的農民起義軍戰士,在缺糧少衣的情況下,緊緊團結在黃巢周圍,對來犯之敵予以迎頭痛擊。這時黃巢采用分兵出擊的方法,自率西路軍打敗了邠甯、泾原兩鎮唐軍。

另一路起義軍,在尚讓率領下向北挺進,一舉殲滅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幾千騎兵,攻下了同州以北的郃陽縣(今陝西韓城縣西南)。

起義軍勇猛擊敗夏綏和鄜延兩路唐軍,但因無糧食和寒衣供應,驟然又遇到一場罕見的大風雪,凍死兩萬余人,戰鬥力受到嚴重損傷。

不久,黃巢的重要將領朱溫,在門客謝瞳的慫恿下,屈服于敵軍的壓力,無恥背叛革命,殺了監軍嚴實和大將馬恭,率軍投降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這使整個軍事形勢發生嚴重變化,義軍左翼防線陷落敵手。

唐王朝統治者爲保衛政權,不擇手段地借用西北境內遊牧部落的兵力,來鎮壓起義軍。王铎以皇帝旨意召沙陀族酋長李克用進兵。

李克用率幾萬強悍兵馬加入戰鬥後,原來被起義軍打怕的各路唐軍氣焰又囂張起來。公元883年2月,在長安東北梁田坡,15萬起義軍和包圍長安的敵軍展開激戰,義軍將士浴血奮戰,一次又一次擊退敵人。

可是,李克用的幾萬沙陀騎兵,加上王重榮、王處存、楊複光等糾集的大量唐軍,在力量上占了明顯優勢。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深夜,起義軍寡不敵衆,大將趙璋和幾萬名戰士英勇戰死。

公元883年5月,黃巢親自率軍主動進攻敵人後,全軍撤出占領了二年零四個月的長安。他指揮15萬起義戰士由陝西藍田經七盤嶺向河南轉移。

撤離長安的起義軍,以大將孟楷爲先鋒,率領一萬多名士兵,克蔡州(今河南汝南),移兵北上,重新活躍在河南、山東等群衆基礎較好的原來起義的地方。

狡猾的陳州刺史趙犨(音抽),在義軍進至項城時,故意先用弱兵對抗,乘義軍防備松懈,又以重兵偷襲孟楷營寨。起義軍全部英勇戰死,孟楷被俘後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黃巢得悉跟隨自己多年的大將孟楷的死訊,異常悲痛,下決心攻下陳州,爲死難弟兄報仇。狹隘的報仇思想使黃巢在戰略上犯了錯誤,起義軍圍陳州三百多天,攻城幾百次,始終未克。

敵人利用這段時間重新部署了兵力,沙陀兵李克用,叛降朝廷的朱溫統領的宣武軍,以及忠武、武甯二鎮軍馬陸續趕到陳州附近,向起義軍發動總攻擊。

此時正是多雨季節,連日暴雨,黃巢所駐故陽裏營寨全被大水沖走。黃巢令部隊北取汴州,准備從中牟以北的王滿渡渡過汴水,向河北轉進。

李克用騎兵追到,向半渡的起義軍發動突然襲擊。

義軍頑強戰鬥,損失慘重,主要將領尚讓又投降敵人。黃巢經過幾次惡戰後,率領剩下的起義軍戰士一千余人,突破敵兵重圍,向山東方向撤退。公元884年7月13日,黃巢在泰山東南狼虎谷被唐軍包圍。

敵兵逼近時,黃巢對部下說:“我舉師起義,立志推翻唐朝廷,決不投降。”充分顯示了農民起義領袖甯死不屈的革命氣概。

黃巢最後壯烈自殺。波瀾壯闊的唐末黃巢起義,基本上撼動了唐朝的政權基石,23年後,唐王朝徹底滅亡,而起義農民用生命譜寫的革命篇章,卻永遠記載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史冊上,光芒四射,永不磨滅。

1 阅读:236
评论列表
  • 2024-03-21 18:55

    黃巢可惜了,當領袖不是那麽容易的

劃過指尖有煙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