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惠能大師:小小一片方巾,罩住了整座山

海藍聊佛法 2024-07-01 14:49:31

接上文:

惠能把手中的方巾向空中一揚,只見方巾隨著好風騰向空中,飛舞著,上升著,似乎和遠方飄來的白雲溶在了一處,用肉眼很難辨出,孰是白雲?孰是方巾?

白雲飄來,遮蔽了螯座山嶺。

“方巾呢?”

“方巾化作了白雲。”有人疑惑,有人聯想。

正在這時,籠罩在山嶺之上的白雲忽然被陽光穿破,灑落在寺後山嶺的四邊,陽光和四邊端點的樹木岩石構成了四個自然的同時又是極其逼真的形象,像什麽?像天王,真的很像四大天王!

這是神通?還是巧合?

“看啊,四個天王,扯著變成白雲的方巾,罩住了整座山!”

“真的,真有這種事,奇了!”

風、雲、陽光和山林巧妙地構成了這麽一幅讓人歎爲觀止的圖畫。四天王現身,坐鎮四方,這不懂使陳亞看呆了,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呆了。

“全部被它蓋住了,全都被它蓋住了!”

陳亞倦一點兒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他並不是吝惜這些土地,他是在擔心,在這裏大興土木,他家的祖墳就很難保全了。

惠能向陳亞倦施禮,說:“謝陳施主慷慨布施。”

陳亞倦還禮道:“惠能大師果然法力廣大,令老夫口服心服。今老夫還有兩事相求,不知大師能允諾否?”

惠能心中已略知一二,他點頭道:“陳施主盡管照直說來,貧僧無有不答應的。”

陳亞倦說:“這第一件事是,老夫祖墳在此山中,日後建寺造塔,幸望留存,其余地方,全都布施給您,永爲寶刹。”

“這是當然的了,請陳施主說第二件事。”

“老夫曾請風水先生來看過此地,說此地爲生龍白象之脈,所以,在這塊山地上建殿造房有些講究,叫做’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具體是怎麽一個平天平地之法,老夫想不出,更說不明白。”

陳亞倦說出了埋在心底幾十年的疑惑,心裏有些釋然,如同丟掉了一個累人的包袱。

惠能只能用點頭來表示他的允諾,但這“只可平天,不可平地”的說法有什麽涵意,他覺得還要想一想。

白雲漸漸散去,韋據等人告辭了惠能,也紛紛離去。

惠能一人慢慢地踱上了寺後的山坡,在那裏,他面向山嶺,全身放鬆,但不懈怠,片刻功夫,就進入了靜慮之境。

微風習習,山嶺青青。

那座山嶺,後來就叫做“天王嶺”。梁武帝時,曾在法性寺戒壇旁種菩提樹的印度高僧智藥三藏離開廣州後,北上路經曹溪,當時他口渴,便掬曹溪水而飲。水一入口,他頓覺溪水不僅有甘甜之味,而且還有異香。

他對圍觀的曹侯村鄉民說:“此水和西天之水沒有分別,溪源上一定有勝地,能建塔院。”

智藥三藏在村民的簇擁之下,逆溪流至源上,舉目四望,見山水回環,峰巒奇秀,于是歎道:“這裏真好,像是西天的寶林山啊!”

在一番贊歎之後,智藥三藏對村民說:“可于此山建一梵刹,在一百七十年後,當有賢人在這裏弘揚佛法,修證得道者如林,梵刹建成後,就應該叫它’寶林寺’。”

智藥三藏走後,當地鄉民便募錢出力,造起一寺。此事同時又驚動了當時的韶州牧侯敬中,侯敬中向梁武帝上奏一表,具言其事。梁武帝在曆朝天子中稱得上是一個好佛之人,見了奏表,立即允可其請,並依智藥三藏之意,賜一匾額,上書“寶林寺”三字。

此事發生在梁天監三年(公元五〇四年),寶林寺就建成于那一年。

關于智藥三藏和寶林寺的故事,是由曹氏祖輩口耳相傳下來的,到曹叔良這一輩,知道此事的人已絕無僅有了,若不是曹叔良辭官返鄉,講出這一舊傳,惠能也就不知道他與寶林寺的緣分是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就已定下來的。

明日更新。

0 阅读:0

海藍聊佛法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