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當心越補越重,四味藥,讓你腰不酸,背不痛!轉告家人

孔維萍的記事本 2024-06-08 14:31:42

腰酸背痛、怎麽活動都是不舒服,還總覺得腰部發涼,而且自己整天犯困沒精神、渾身乏力,觀察舌脈,舌苔白膩,脈象沉緊。覺得是自己太過勞累,腎陽虧虛導致的,于是,就去進補些溫陽的補益藥,但事實上,不僅沒把虛給補回來,反而腰還出行發麻、沉重的情況。

實際上,從中醫角度來看,這種情況主要是由寒濕凝聚腰間,身體濕氣重引起的,這是因爲這外界風邪侵襲人體導致的濕邪比較重濁黏滯,容易侵襲人體,傷及體內的陽氣,濕邪停滯于體內,腎絡閉阻而導致腰酸背痛、腰背部困重、乏力沒精神。

今天就教給大家用四味藥去祛濕散寒,改善腰膝酸痛的問題。它們分別就是幹姜、甘草、茯苓和白術四味藥。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幹姜作爲很常用的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等功效。臨床上常用幹姜的溫化作用來治療肚子冷痛、嘔吐、泄瀉、昏厥、喘咳、周身關節疼痛等。此外,幹姜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對于中樞神經、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都有相關的治療作用。

而且,幹姜還可以抗炎、抗缺氧,對于利尿等都有益處。幹姜是一個用量非常廣泛的中藥,在臨床中經常用來治療寒症,都取得很好了的治療效果。

甘草味甘,可緩急止痛且能補虛。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氣急則平,因此能解痙止痛,效果非常顯著。甘草的藥性緩和,醫藥界有“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和百藥”的說法,可以與補藥、瀉藥、寒藥、溫藥、涼藥等各類藥物配合使用,並有調和藥性的作用。

茯苓是一種常見中藥,味甘、淡。茯苓有促進小便以排除濕邪、強健脾胃功能、甯心安神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脾虛不能運化水液、濕邪阻礙心肺氣機導致的眩暈心悸、體內濕邪過盛導致的水腫尿少、心髒及脾髒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脾虛不能運化水液導致的腹瀉等。

茯苓又叫作茯菟、雲苓等,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幹燥菌核。現代研究發現,茯苓具有調節胃腸道、降糖、鎮痛、免疫調節等作用。

白術是一種常用重要的大宗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醫學啓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安胎。”

白術根莖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爲蒼術酮、蒼術醇、白術內酯等,對治療肝硬化腹水、原發性肝癌、美尼爾氏綜合症、慢性腰痛、急性腸炎及白細胞減少症等有一定療效。

最後,作一個簡單總結,方中幹姜甘草溫脾排濕;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四味中藥合用,散寒行濕,溫經通絡,對于腰背痛、總困倦沒力氣的人可謂是一個精簡的方子,可以有效地解決文中所說的風邪和濕邪引起腰膝冷痛的問題。

0 阅读:11

孔維萍的記事本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