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紀檢監督對基層一線來說是新“負擔”

鑄就論趣事 2024-07-02 12:59:07

這些年,紀委風華正茂,組織龐大,人員衆多,監督觸角既長又常,可謂無所不在。

用時髦的話說,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裏,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裏。

各級領導也喜歡用這把“利劍”去推動工作,但也有部分領導動不動就拿這個“嚇唬”幹部——“誰幹不好,就問責誰”。

這搞得幹事創業的基層一線幹部無不戰戰兢兢,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怎麽幹好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大打折扣。

因此,紀委的同志也應該聽聽被監督對象尤其基層一線幹部的心聲了,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和開展工作。

客觀說,紀檢監督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既切實推動了決策落地工作落實,也防止了工作方向跑偏,還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腐敗,這是主要方面。

但不可忽視的且應該正視的是,監督效果未必都是好的,其負作用已不容小觑。換言之,有的不僅沒有切實推動工作,反而起了反作用。

這些對被監督對象(基層一線的幹部)來說,就是當面不敢言私下抱怨說的“添亂”——“紀委動動嘴,我們累斷腿”。

其一,監督隨意性大,時機不合時宜。

不按套路出牌,想一出是一出。

有時,工作還沒幹,監督就來了;有時,工作還在幹,監督又來了;有時,工作幹得好了,監督還來;有時,三五天監督一番,十天半月檢查一輪。

總之,有時監督頻次太高,跟得太近太緊,被監督對象不堪其擾,壓得喘不過氣。就像是被監控攝像頭監視著一舉一動,讓人不免感覺到渾身不自在,感覺到不被信任。

尤其在基層一線的幹部看來,本來處理具體工作就已經疲于應付,但紀委的同志要來監督了……

于是,又不得不從分身乏術的緊張人手中抽出人員“對接”,等于無形中又增加了一項不容推脫的工作任務。

比如現在有的地方正值汛期,人員力量都沖在了防汛第一線,那是忙得沒日沒夜沒早沒晚的,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打個盹,但紀委的監督又來了……

人家忙得不可開交,你跑過去“貼臉”監督,也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似乎”顯得那麽不近人情。

其二,監督水平堪憂,外行監督內行。

有的監督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一般,對被監督對象的工作一知半解甚至一竅不通。

他們徑行拿著一成不變的紙面規定,犯著本本主義的錯誤,去武斷地對照評價一線靈活多變的工作內容。

又仗著紀委領導的身份頤指氣使“瞎指揮”,不只“外行指點內行”,有時甚至就是“雞蛋裏面挑骨頭”。

如此,搞得被監督對象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卻又無可奈何,對指出的“問題”不得不重視,不得不整改。

一整套流程下來,幹部又得累脫一層皮。

其三,監督走馬觀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凸顯。

有的監督就像是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除了敲一下警鍾,聽個響,別的啥作用也不起。

而手段裏外裏就“三板斧”,聽彙報、看材料、翻台賬;多一點的,無外乎增加了實地查看和拍照打卡這兩項——沒什麽新意。

有的一項工作被不同層級紀委先後檢查了好幾遍,材料都翻爛了,也沒監督出個所以然。

有的讓把一大堆材料全都搬過來,隨便翻了翻,就又讓搬回去,好一頓折騰!

這些“隔靴搔癢”式的重複監督和“蜻蜓點水”式的低效監督,不僅深層次的大問題發現不了,不痛不癢的小問題也找不到幾個,還把基層一線“折騰”得不成樣子:

你紀委過來拍照打卡的監督工作完成了,一拍屁股走人了,我被監督單位的基層一線幹部又不得不爲你檢查出的皮毛問題大費周章。

以上種種,不一而足。

千裏之堤,毀于蟻穴。隨著監督工作的常態化全面鋪開,其負作用也在日積月累地疊加。

而被監督對象囿于紀委的“強勢”和“權威”,不好不便不敢質疑和挑戰,更導致負作用從“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逐漸顯現,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燎原之勢。

是以,也到了審視和消除這些負作用的時候了。

須知,監督之目的是推進工作而非“添堵”,更需要監督與被監督的雙向奔赴。

它並不需要時時都在、次次都在,應該考慮被監督對象的工作節奏,然後予以合理安排;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有重點方向和重點內容。

那些“亂彈琴”的“不著調”型監督實乃本末倒置,又往往衍生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它不僅給被監督對象的正常工作“添亂”,給基層一線幹部“添堵”,而且大大降低監督工作質效,更損害紀委自身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須知,監督的至高境界在于,既要讓擔當作爲的被監督對象感覺不到監督的存在,又要讓動歪心思的不法分子感覺到紀法的紅線無處不在。

這其中的平衡尺度,需要紀委自身精准把握,才能取得被監督對象的積極支持,進而減少負作用提升正作用。END



15 阅读:2333

鑄就論趣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