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糖升高,是吃他汀類引起的嗎?《專家共識》告訴您

鶴怡談健康 2024-06-08 21:56:46

昨天一位朋友電話問我,說自己冠心病吃了近10年的他汀類藥物,現在血糖升高了,原來沒有糖尿病,是不是因爲吃他汀類藥物引起的?哪些他汀類不會升高血糖呢?今天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冠心病合並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專家共識》,原來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兩者經常一起同時出現。

其實,冠心病的患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非常高,能達到一半以上。冠心病如果合並心力衰竭,他同時患糖尿病的概率能達到59%。

兩病之所以會共存,其實很好解釋,因爲冠心病和糖尿病都可以歸結于生活方式病,都和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能引起冠心病的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飲食,不運動等也同時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會導致內分泌失調,産生胰島素抵抗,同樣會加速糖尿病的發生。

另一方面,冠心病和糖尿病兩者又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糖尿病對血管的影響十分嚴重,會引起大小血管不斷損傷,最終出現心梗、腦梗、腦出血、心衰等。

多數他汀類藥物確實會幹擾糖的代謝,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有一項分析研究發現,使用他汀類藥物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9%。這是因爲,他汀類藥物會幹擾胰島β細胞,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的抵抗,從而增加糖尿病風險。但是這種風險相對較小,他汀類藥物對心血管健康的獲益常遠超潛在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也顯示,對于糖尿病前期狀態的人,本身就可能發展成糖尿病,這時吃他汀類可能會演變成新發糖尿病。對于血糖比較好的人,發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如果擔心他汀類藥物的這一風險,可以這樣來解決:一是注意飲食控制,從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角度,都要求嚴格控制糖和脂肪等的攝入,適當運動鍛煉,改善胰島細胞的功能;二是加強監測,吃藥期間尤其是早期,經常監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第三,選擇影響更小的他汀類,如果服藥後確實血糖升高,那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匹伐他汀,研究顯示匹伐他汀沒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

按照《共識》要求,所有冠心病患者都要進行2型糖尿病的篩查和評估,最簡單的篩查就是抽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對于輕度異常不能確診的時候,可以做糖耐量試驗。

這裏提醒大家一下,糖化血紅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是評估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准”,不受吃飯的影響,能反應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的水平。

冠心病合並了糖尿病,咱們血糖到底控制到多少才好呢?

把握3個原則:對于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年紀較輕,病程較短,建議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一般的患者控制在7%以下;對于身體較弱、病程較長、年齡較大、有嚴重低血糖史的患者,可以放寬標准,控制在8.5%。

冠心病合並糖尿病,有2類藥作爲首選,研究表明有明確的心血管獲益。這2類藥物分別是利那魯肽、司美格魯肽這類和達格列淨、恩格列淨等。

既然這兩個病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系,所以要采取平衡的飲食計劃:

一是高纖維、低糖食物,包括全谷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不要喝白米粥,嚴格控制精米精面的量,五谷雜糧作爲主食推薦。

二是嚴格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像各種紅肉、香腸培根等加工肉類、奶油黃油等乳制品、炸雞炸薯條等油炸食物、蛋糕、點心等烘焙類食物,以及人造黃油、植物起酥油、微波爆米花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都要少吃。

三是減少鹽的攝入。更有利于控制血壓和血糖的水平。

平時多進行有氧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進行快走、慢跑、騎車、遊泳等,同時配合力量訓練,維持健康體重,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病的風險。

0 阅读:40

鶴怡談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