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冠心病要不要複查造影?把握3原則,4種方法可評估冠脈血管

鶴怡談健康 2024-06-07 21:56:36

有網友留言問我,冠心病已經10年了,並且當時放了5個支架,最近感覺一直很好,要不要複查冠脈造影?還有哪些方法能判斷冠脈血管是否狹窄?今天告訴您是否要做冠脈造影把握好3個原則,給您4個方法來評估冠脈血管的情況。

第一,症狀反複或者進一步加重。冠心病患者在心髒支架治療後多數能夠穩定,治療效果好的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症狀明顯改善,原來有心絞痛症狀消失,原來反複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明顯改善。

但是,有的患者過一段時間後,原來的症狀再次出現,甚至比原來更加嚴重,這說明冠脈血管再次出現高度狹窄,需要冠脈造影進一步檢查。

第二,如果病情穩定,即使放支架時間很長,如果沒有明顯的心絞痛症狀,心電圖和心髒超聲沒有發現病情在進展,說明冠狀動脈血管沒有多大問題,能夠滿足心髒的供血,因此,這種情況可以不做冠脈造影複查。

第三,心功能下降可以做造影檢查。如果患者放過心髒支架,雖然經過長期治療,但是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即使沒有心絞痛症狀,但是從心電圖上或者心髒超聲上,發現心髒逐漸在擴大,心功能逐漸下降,說明患者的病變在不斷進展,很可能存在長期慢性缺血的情況沒有改善,可以進行冠脈造影檢查,解決心髒供血不足的問題。

除了冠脈造影檢查血管的供血情況外,還有沒有其它沒有創傷的檢查方法呢?這裏介紹常用的4種:

第一種冠狀動脈血管CTA。使用CT掃描和造影劑還生成冠狀動脈血管的影像,但一定要選擇256排以上或者雙源CT檢查,並且心跳最好要在70次/分鍾以下,不能有房顫的情況下准確性才比較高。這種檢查同樣需要造影劑,腎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慎用。

第二種是運動負荷試驗,讓患者在跑步機或者自行車上運動,同時進行心電圖監測,觀察心肌缺血的情況,以及是否有胸痛的症狀等。如果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的改變,說明冠狀動脈存在問題。

第三種是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心肌血流,來評估心肌缺血情況和缺血的位置,這種檢查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存在輻射暴露問題,並且檢查的時間相對較長。

第四種是心髒磁共振成像。這種檢查沒有輻射的風險,能夠評估心髒的結構,心髒的功能以及冠脈血流的情況。但是檢查的時間相對較長,並且身體內不能有金屬的東西。

總之,冠心病如果穩定,可以選擇無創的手段來定期評估,對于考慮病變較重,估計需要介入治療的時候,可以直接選擇冠脈造影,檢查的同時還能夠進行繼而治療,千萬不要短時間先進行血管CTA然後進行造影的方法,這樣會吃很多射線,使用較多造影劑,對健康會帶來較大的危害。

0 阅读:127

鶴怡談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