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固態電池可以請外援,AI算法還要靠自己

寒昀說汽車啊 2024-06-14 21:12:52

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當南策文、夏定國、張強三位電池材料權威專家,被請到上汽“向新十年”舞台上時,固態電池的競爭似乎越來越有看頭。

這三位分別是電解質、正極、負極材料領域的高手。

固態電池被視爲下一代明星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曾指出,行業已經達成共識,“動力電池技術的下一步是固態電池。所有的資源,所有的研發都在聚焦固態電池。”

在固態電池專利數量上,日本企業專利占全球的68%。豐田此前宣布,爭取2027至2028年使固態電池進入實用化階段。

但上汽有信心憑借産業和市場優勢,在固態電池上走得更快。上汽最新路線圖明確,2026年實現正式量産。

車企發展固態電池,是兩國車企間的較量,將給電動車續航帶來質變,也能實現低成本,爲下半場智能化轉型留出空間。

上汽在固態電池技術上,選擇漸進式商業化,先上車第一代半固態産品,同時推進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第三代就是全固態。

路線明確和量産先行,讓固態電池技術成爲可期的未來。而智能電動化轉型的另一半考題,則要複雜得多。

上汽在AI時代下的智能化轉型,仍有隱憂。

沖刺固態電池

上汽清陶總經理李峥,前段時間在上汽智咖彙上成爲紅人。

在他看來,電動化上半場尚未結束,仍需解決基礎問題,如固態電池的安全性、應用和成本等。

智己L6光年電池半固態電池版,搭載電池包容量133kWh,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CLTC續航超1000公裏。

作爲對比,蔚來ET7,搭載衛藍新能源半固態電池,電池包容量150kWh,能量密度260Wh/kg,官方測試續航達1044km。

極氪001 WE版千裏續航套裝,搭載甯德時代麒麟電池,電池包容量140kWh,能量密度 255Wh/kg,CLTC續航達1032km。

三款車整備質量相近,分別是2250kg、2399kg、2250kg。

這僅是固態電池小試牛刀。根據上汽規劃,在未來全固態電池階段,能量密度將達到500W/kg,預計2026年底量産,2027年整車量産。能量密度接近翻倍,豈不意味著續航翻倍可期?

沖刺固態電池,除了性能躍升,也爲降成本。

一輛純電動車,電池成本占40%- 50%。其中,正極材料占40%左右。锂離子的輸運,需要通過電解液,電解液與電池材料的匹配會影響穩定性,最終決定正極材料大多選擇磷酸鐵锂和三元锂。

當電解液含量減少,就會拓寬正極材料選擇面。

李峥計算,當液含量降到5%,電池單價將擁有10%-30%成本優勢,液含量降到0時,也就是全固態電池,由于材料選擇面更寬,成本會下探40%。

40%意味著,電池成本會下降同等幅度。假設一台車20萬,電池成本8萬塊,成本下降40%後,電池成本將減少3萬多,對于整車BOM而言,降幅相當可觀。

基于上汽對固態電池的重視,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院長祖似傑還有一個身份,上汽全固態電池産業創新聯合體總指揮。

作爲總指揮,在上汽“向新十年”舞台上,祖似傑請來了文章開篇的三位科學家,掌舵把關。他還立下FLAG,要在500天內,即2025年底,打通上汽清陶首條全固態電池量産線。

與上汽相似,布局固態電池的車企,還有比亞迪、廣汽等,供應商有甯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衛藍新能源等。

比亞迪的固態電池將在2027年小批量産,2030年進入市場推廣期;廣汽預計于2026年在昊鉑車型搭載固態電池。

甯德時代預計將在2027年小批量上産;國軒高科計劃2027年完成小批量上車實驗;欣旺達規劃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産;衛藍新能源計劃在2027年左右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産。

比較之下,上汽公開的路線圖更精細,決心也更大。

當固態電池到來,電動化上半場競爭更激烈,上汽也有了一張王牌。只不過,這對于轉型而言,還不夠。

智能化,變數更大

上汽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駕駛上,還需補課。

上汽最新技術的首秀地,智己,是最直觀的觀察點。智己L6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無圖城市NOA,年內開全國。年內開全國,是智駕第一梯隊華爲、小鵬定下的開城目標。如此看來,智己並未掉隊。

但這離不開Momenta。

爲打造智己,上汽投資了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智己在整車控制、底盤、動力學控制方面有很深的技術積澱,但長期以來對AI的算法、視覺、軟件,沒有Momenta這類專業公司叠代得快。”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直言。

成爲Momenta第一大投資者後,Momenta的科研成果第一時間、最高優先級給到智己使用。兩年半時間,走了友商八九年的智駕叠代技術發展路線。

上汽待Momenta如親兒子,但後者,未來可能只會把上汽當作一個大客戶。

上個月,彭博社報道稱,Momenta已秘密啓動在美IPO程序。前有億咖通、毫末智行等內部孵化公司,仍在努力成爲中立第三方。第三方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出身的Momenta,未來去上汽化,更是必然。

無圖城市NOA之後,緊接著便是端到端大模型之爭。

何小鵬曾說,大模型領域很難有Tier 1。因爲,Tier 1賣出一個智能駕駛軟件,後面只是做Bug 修複。大模型領域並非如此,數據要循環起來,每年算力費用動辄1億美金起。Tier 1做集成商,在軟件時代可行,但在大模型時代非常困難。

根據規劃,上汽將在2025年量産零束銀河全棧解決方案3.0,全面支持車端大模型部署應用,重點攻關成本控制和L3級自動駕駛;2027年量産全棧4.0,研發類智能人架構、AI大模型、AI OS,支持L4/L5級自動駕駛。

但上汽究竟如何迎戰AI大模型,尚處于模糊的初期階段。

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上汽零束CEO 李君坦言,“今天應該做什麽事,我們最近做了思考,還遠遠沒有看清整體方案和産品長什麽樣子,但是隱隱約約感受到,它(大模型)要到來了。”

這是謙辭,可能也是事實。端到端自動駕駛初至,未來形態、體驗如何,一切難有定論。

發展固態電池,祖似傑爲李峥請來外援,方向盤交給學界專家。智能化時代,軟件架構起家的零束,也需要補上AI算法課。

這一Part,上汽請外援還不夠,而是真正靠自己,做自研,提到一把手工程,甚至比固態電池權重更高。

結語

很多人有一種錯覺,認爲上汽的新能源車發展不順。其實單從銷量看,2023年上汽賣出新能源車超110萬輛,僅次于比亞迪。但距離上汽自己的2025目標,還有點遠。

爲了轉型,上汽十年累計研發投入1500億元,形成了“魔方”電池系統(固態電池)等七大技術底座。其中,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中,兩項與新能源有關,四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均指向智能電動車。

隨著技術發展,上汽大概率會推出比智己更高端的品牌。

只不過,上汽的技術,更多還是賦能智己、飛凡、榮威、名爵、大通和海外業務。這些品牌和新車售價,決定上汽基本盤仍主打性價比。這是一個公認卷到極致的市場。對手既有比亞迪、長安等傳統車企,也有小鵬、小米汽車等新勢力。

眼下,各方更多是互有長板,彼此忌憚。

到2027年,天平也許會傾向某一方,但是難言贏者通吃。非要說獵殺,也是純電動車對燃油車的獵殺時刻。屆時,智能化將成爲純電賽道的勝負手。

0 阅读:316
评论列表
  • 2024-06-16 08:46

    智己是什麽?

寒昀說汽車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