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石學敏: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經驗

皇銘安康 2024-05-31 02:56:42

▲石學敏 國醫大師(1938.6-)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顯著療效,他率先提出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劑量化、標准化發展;他提出治療中風病的“石氏中風單元療法”,開發研制了丹芪偏癱膠囊和腦血栓片兩個國藥准字號中成藥,使中風病的治療形成系列,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

醒腦開竅針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腦細胞,使萎縮變性的細胞恢複正常的形態結構,保證組織存活,並增強日漸衰弱的腦生物電活動,使其能發出正確的神經信號。醒腦開竅針刺法是針對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爲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蒙蔽腦竅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而提出的治療法則和針刺方法。在選穴上以陰經和督脈穴爲主,並強調針刺手法量學規範,有別于傳統的取穴和針刺方法。

主方一:大醒腦

主穴:雙側內關(手厥陰心包經),人中(督脈),患側三陰交(足太陰脾經)。

副穴:患側極泉(手少陰心經),患側尺澤(手太陰肺經),患側委中(足太陽膀胱經)。

配穴: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語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內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刺雙側內關,直刺0. 5~1寸,采用撚轉提插相結合的瀉法,施手法1分鍾;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爲度;再刺三陰交,沿胫骨內側緣與皮膚呈45°角斜刺,進針1~1.5寸,用提插補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爲度。

主方二:小醒腦

主穴:雙側內關,上星,百會,印堂,患側三陰交。

副穴:患側極泉(手少陰心經),患側尺澤(手太陰肺經),患側委中(足太陽膀胱經)。

配穴: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語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內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後使針直立,采用輕雀啄手法(瀉法),以流淚或眼球濕潤爲度。繼選3寸毫針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會穴後,針柄旋轉90°,轉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鍾。極泉穴沿經下移1寸,避開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瀉法,以患側上肢抽動3次爲度。尺澤,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瀉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動3次爲度。

委中,仰臥直腿擡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瀉法,使患側下肢抽動3次爲度。風池、完骨、翳風均針向喉結,進針2 ~2.5寸,采用小幅度高頻率撚轉補法,每穴施手法1分鍾。合谷針向三間穴,進針1~1.5寸,采用提插瀉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動或五指自然伸展爲度。上廉泉針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瀉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約1. 5~2寸,局部酸脹爲度。

一般在應用調神法之初首選“大醒腦”,而後與“小醒腦”穴交替使用。

後遺症處理

口眼喎斜:風池、太陽、頰車、迎香、地倉、下關、合谷。刺絡拔罐:選下關、頰車、四白。風池針尖刺向喉結,進針1.5~2寸,施撚轉補法1分鍾;太陽沿顴骨弓內緣進針3~3.5寸,透向頰車;迎香橫刺或斜刺0.5~1.5寸,施撚轉瀉法;下關進針1.5寸,撚轉瀉法;地倉橫刺3~3.5寸,透向頰車,地倉至頰車部1寸1針,深度0.3~0.5寸,施提插瀉法;合谷撚轉瀉法。刺絡拔罐,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3~5點,用閃火法拔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

失語:風池、上星、百會、金津、玉液、廉泉、通裏。風池刺法同前,上星平刺0.5~1寸,施平補平瀉手法1分鍾;百會斜刺0.3~0.5寸,施平補平瀉手法1分鍾;金津、玉液用三棱針點刺放血;舌面用2寸毫針點刺出血,廉泉直刺1~1.5寸,施合谷刺法,以脹感達舌根及喉咽部爲度;通裏直刺0.5寸,施撚轉瀉法。

手指握固:合谷、八邪、曲池、外關、肩髃。合谷針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繼透向三間處,施提插瀉法,以患側大指、次指抽動3次爲度;八邪、曲池、肩髃刺法同前;外關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

上肢不遂:風池、肩髃、極泉、尺澤、曲池、合谷、八邪、外關。風池、極泉、尺澤刺法同前;合谷針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繼透向三間處,施提插瀉法,以患側大指、次指抽動3次爲度;八邪直刺0.5~1寸,施提插瀉法,以患側手指抽動爲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以麻脹感到達示指爲度;肩髃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以麻脹感達肘關節爲度;外關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

下肢不遂:環跳、委中、三陰交、陽陵泉、昆侖。委中、三陰交,針刺方法同前;環跳直刺2~3寸,以觸電感傳至足底爲度;陽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令觸電感傳至足趾爲度,昆侖直刺0.5寸,施撚轉瀉法。

足內翻:解溪、丘墟、照海、築賓、昆侖。解溪直刺0.5寸,施撚轉瀉法;丘墟透照海,直刺2.5~3寸,施撚轉瀉法;築賓、昆侖,直刺0.5~1.5寸,施提插瀉法。

並發症處理

假球麻痹:針風池、完骨、天柱、翳風,向喉結方向,深刺2寸,施小幅度高頻率撚轉補法;或咽後壁點刺。

吞咽困難及呼吸衰竭:翳風、天柱、風池。針翳風,用2~3寸毫針刺向咽喉方向,用撚轉補法施術1~3分鍾;天柱直刺1~1.5寸,施撚轉補法1分鍾;風池手法同前。呼吸衰竭:針刺雙側氣舍。

便秘:豐隆、左水道、左歸來、左外水道、左外歸來。先取雙側豐隆穴,直刺1~1.5寸,施撚轉瀉法;左水道、左歸來、左外水道(左水道外開1.5寸)、左外歸來(左歸來外開1.5寸)均直刺1.5~3寸,施撚轉瀉法1分鍾,留針20分鍾,留針期間,每隔5分鍾運針1次。

小便異常:癃閉(尿潴留),針中極、秩邊、水道。中極直刺1.5~2寸,施提插瀉法,令脹感傳至會陰;秩邊直刺2.5~3寸,針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瀉法,令脹感達前陰。小便淋漓,取關元、氣海、太溪。關元、氣海直刺1~1.5寸,施呼吸補瀉之補法,而後置1寸艾炷于針柄上,施溫針灸,每次2~3壯;太溪直刺0.5寸,施撚轉補法1分鍾。尿失禁或尿潴留,針中極、曲骨、關元、三陰交。局部施灸、按摩或熱敷。

共濟失調:針風府、啞門、頸椎夾脊穴。

失明或複視:失明取風池、天柱。風池,針尖方向與雙目系對角相交,直刺1~1.5寸,施撚轉補法;天柱直刺1~1.5寸,施撚轉補法。複視,上穴加睛明、球後。

癫痫:針人中、大陵、鸠尾、內關、風池。

肩關節痛:天鼎、肩髃、肩內陵、肩外陵刺0.5~1.5寸,施提插瀉法。肩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天鼎,直刺1~1.5寸,施提插瀉法,令觸電感直達肩肘或手指;肩髃、肩內陵、肩外陵、肩貞直刺1~1.5寸,施撚轉提插相結合的瀉法;肩中俞、肩外俞均橫刺1~1.5寸,施撚轉瀉法;阿是穴刺絡拔罐方法同前。

肩周炎:針肩髃、肩髎、肩內陵、肩貞、肩中俞、肩外俞,痛點刺絡拔罐。

血管性癡呆:針內關、人中、百會、四神聰、風池、四白、合谷、三陰交、太沖。

睡眠倒錯:針上星、百會、四神聰、三陰交、神門。■

【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0年12月21日第五版,來源:疼痛實用技術交流】

1 阅读:89

皇銘安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