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Robotaxi敢言盈利,L4又行了?

寒昀說汽車啊 2024-05-28 11:09:17

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三年前,時任華爲ADS負責人蘇箐,曾對Robotaxi無情開炮:

“Robotaxi是最難的問題,技術上,它需要掃掉所有Corner Case……需要大量的車,絕不是幾萬輛車。什麽時候幾十萬、幾百萬輛車,跑N年,數據告訴你可以了,才可以。”

三年後,百度明確Robotaxi的盈利時間表,年內在武漢部署千台,2024年底達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盈利。

“我們不是空談,也不是吹牛,這是在實打實落地的過程中,找到了路徑,從路徑裏拆解出來,我們得出這樣的結果和目標。”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說。

如今,Robotaxi賽道上,國內除百度之外,還有滴滴、小馬智行等L4玩家,國外有Waymo等。

余下的,或業務擱淺,或重心轉移,轉向爲主機廠提供高階自動駕駛方案。

高階自動駕駛陸續上車,讓L4玩家更顯孤獨。百度提出盈利時間表,對于L4玩家而言,猶如暗夜明星。

年內部署千台,目標明年盈利

放眼賽道,有兩家公司是風向標。

一家是國外的Waymo,已在美國洛杉矶、舊金山等地提供打車服務。另一家,國內的百度,已在北京、武漢等地提供蘿蔔快跑無人車服務。

論體驗,搭載高階自動駕駛方案的乘用車,現階段遜于Robotaxi。

“Waymo能做到在城區數百公裏接管一次,小鵬會以此爲目標。下一步端到端大模型全面上車,核心區域出行體驗對標Waymo。”智駕頭部玩家小鵬如是說。

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雲鵬,對于自家的Robotaxi非常自信:“華爲智駕在國內確實非常領先,我們經過評測以後,百度只比它領先一點點。”

但若論商業化,L4玩家的路徑,不如高階自動駕駛清晰。

高階自動駕駛上車,正獲得比亞迪、大衆等主機廠認可。而投入巨大的L4,雖爲乘用車提供智駕方案,但收獲寥寥。發力Robotaxi,此前盈利又遙遙無期。

Waymo最新的一批無人車,搭載其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頭頂、車頭、車尾處搭載激光雷達,成本百萬級。

2021年,百度發布第五代Robotaxi,單車成本降至48萬元,比Waymo低了一半,一度難言盈利。

直到今年,百度Robotaxi商業化進程加快。

今年5月,百度第六代Robotaxi成本再次下探,采用江鈴新能源的頤馳06新車,單車購買價格爲20.46萬元。

爲降低成本,百度還爲這一代車增加換電。此外,第六代Robotaxi發布時,搭載8顆激光雷達,量産時,性能不變,激光雷達數量再縮減。

推出第五代Robotaxi車時,百度算過一筆賬,5年(2萬小時)以上的運營周期,按照一線城市網約車司機8000元的月收入計算,運營五年的固定成本,將與網約車司機基本持平。

第六代Robotaxi的賬更劃算,“ 20萬,分解下來每天差不多100塊錢。”每台車平均每天收入100塊錢,五年就可以收回整車成本。

更低的綜合成本,才讓百度敢于提出上面的盈利時間表。

若能實現,L4走得並不慢。

要知道,高階自動駕駛玩家中,余承東今年剛宣布,預計華爲車BU在年底扭虧爲盈。Robotaxi技術難度更高,百度若能緊隨,將讓L4的商業化前景更樂觀。

李彥宏曾提到,“L2之後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無論外人如何看待L4,百度要證明這條路,是對的。

剩下的問題是,Robotaxi能否真正搞定城市場景,並大規模推廣。

畢竟,主攻高階自動駕駛的頭部玩家,今年剛把城市NOA落地到北上廣等核心區域,仍在爲“全國都能開”疲于奔命。成本下探後的百度Robotaxi,進入城市後面臨的Corner Case,同樣無窮無盡。

進入城市, 掃掉Corner Case

L4商業化遲遲無法落地,有諸多原因。

“我覺得自動駕駛基本上是被資本裹挾的,我們認爲最終就是一個高級的輔助駕駛。我是搞戰略的,看得比誰都清。我花了幾萬名工程師,才看出這個東西到底行不行。”去年3月,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批評無人駕駛是忽悠。

1月16日,王傳福在“2024比亞迪夢想日”上再次補刀,自己指的是無人駕駛,並非智能駕駛。理由是,“現階段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技術成熟度層面,無人駕駛都不具備落地的條件。”

本月,何小鵬在“520 AI Day”接受媒體采訪時,對L4分析道,“全球有很多很優秀的公司沒有把L4真正落地,不僅是算法能力,還涉及工程的能力、體驗的能力、全球泛化的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的能力。”

當Robotaxi翻過成本這座大山,一切才剛剛開始。要應對Corner Case,並且在更多城市量産,L4需給出技術可行性證明。

Waymo和百度部署的Robotaxi,偶爾會發生事故。

國外科技媒體報道中,Waymo不時會成爲事故新聞的主角,近期還遭到NHTSA的調查。百度Robotaxi狀況好些,但同樣會出現事故。

截至目前,蘿蔔快跑已安全行駛超過1億公裏,沒有出現一例重大傷亡事故。不過,據陳卓透露,百度爲每輛無人車和乘客購買了500萬高額保險,雖然額度高,但實際出險量很低。

“城市級的部署,會帶來更多的場景需求,複雜道路、早晚高峰、密集交通等一系列的風險,需要在技術上解決這些相關的問題。”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部總經理徐寶強說。

Robotaxi向更多城市推廣,還涉及到地圖成本等問題。

主攻高階自動駕駛的玩家,選擇的是“重感知、輕地圖”。而百度等L4玩家,既重感知,又重地圖,離不開更新成本昂貴的高精地圖。

“對于L4級別自動駕駛而言,要達到99.99%以上的成功率,高精地圖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之一。”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專家黃際洲曾表示。

徐寶強說,“百度Robotaxi進入城市,首先,需要獲得整個城市的地圖;之後,做好相應的運營准備,如車輛整備等前期工作。”

這張圖,便是Apollo自動駕駛地圖。

針對高精地圖更新成本高的問題,百度的做法是,提升高精地圖的智能化生産能力,做到在精度、質量不變的前提下,持續地降低成本。

有人也許會問,爲什麽不能像高階智駕那樣,采用實時感知的方式建圖?

“L4級別自動駕駛的終態是去掉車上的安全員,這對地圖其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過大量的實踐和分析,百度發現,單靠實時感知無法滿足自動駕駛的高安全要求。”黃際州如此解釋。

一家國內智駕公司的高管曾在私下直言,“特斯拉的Robotaxi(實時感知)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國內基于高精地圖的L4,技術邏輯上不成立。”

闖過高精地圖這一關後,L4公司還要不斷完善大模型的應用。

從基于規則,到深度學習,到端到端大模型,自動駕駛的算法演進相當迅速。

百度方面稱,第六代Robotaxi采用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以此爲基礎,完全具備了城市級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力。

大模型涉及數據、算力,千台Robotaxi部署完成後,如何與高階智駕的乘用車比拼能力叠代速度,是L4闖關城市後要解決的問題。

結語

‍‍‍‍‍

五一假期最後一天,百度當天的全無人打車訂單量超過6600單,行駛超過10萬公裏。而人類司機開車,正常情況下,每年大概行駛1萬多公裏。

數據維度上,Robotaxi正更快積攢經驗,也會讓駕駛更安全,這是L4的邏輯。

百度對Robotaxi有執念,並基于此做了許多探索。也許在百度和李彥宏看來,研發L4的Robotaxi是更有挑戰、更科技範兒的事情。

只不過,L4此前始終無法落地,也讓投身于此的許多科技公司估值大減。

直到百度推出20萬級的産品時,主打跨越式的L4,終于可以談論盈利時間表,這值得自動駕駛賽道鼓掌。

能夠盈利,說明業務模式跑通,可以更長久地發展下去。

近期,小馬智行與豐田中國、廣汽豐田成立合資公司,滴滴與廣汽埃安成立合資公司,均劍指Robotaxi量産。馬斯克最近也宣布,今年8月將推出Robotaxi,Robotaxi賽道逐漸熱鬧。

期待百度在Robotaxi賽道加速前行,打通武漢的城市場景後,將無人駕駛撒向更多城市。

0 阅读:1

寒昀說汽車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