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走到“智能化”風暴前沿

寒昀說汽車啊 2024-05-23 17:54:38

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博世剛從一場輿論風暴中脫身。

五一假期前,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發生交通事故,家屬發出“AEB沒起作用”等質疑,很快沖上熱搜。

剛開始,矛頭指向博世的方案。

不敢怠慢,博世很快回應,“經調查,涉事車輛沒有搭載博世智駕系統(含AEB)。”

這算是博世在智能化領域的一次“緊急拉練”。

如果說,汽車産業變革的上半場主攻電動化,那麽下半場智能化更加關鍵。

2023年,博世電動化相關業務在華快速增長,其銷售額較上一年增長約47%。面向新能源乘用車,博世的電橋、電機、電控出貨量位居市場前列。

而對于傳統Tier 1巨頭而言,智能化才是一場更深的風暴,博世已然走到風暴前沿。

7%是理想,“智駕不賺錢”是現實

自年初啓動中國區業務大調整,博世中國的2024,注定是求變的一年。

北京車展上,博世的展區人群湧動,這裏展示著多項新品:

車輛運動智控系統、艙駕融合解決方案、中階智駕解決方案、高功率密度多合一電橋、智能懸架控制系統、12V锂離子電池等,不少是由博世本土團隊研發,也是首次參展。

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主席馬庫斯·海恩博士介紹著各項業務情況,以及智能化方面的重要進展:

“博世艙駕融合方案,將智駕和智艙融合于單一芯片和域控上”;“城市領航功能將于5月發布”等。

艙駕融合方案的推出,以及城市領航的交付節點,說明博世智能化變革的進度,正緊跟中國市場的頭部梯隊。

在中國這樣的激進市場,保持研發領先要付出代價。

博世的盈利目標是息稅前利潤率(EBIT)達到7%,但連續幾年均未實現。

2023財年,博世全球銷售額達到916億歐元(約 7108.16 億元人民幣),息稅前利潤率達到5.3%。管理層預期,2026年能夠可以達成7%的目標,也就是,降本增效的日子還要再熬兩三年。

“去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8%,如果不考慮未來,將研發投入砍掉4個點,今年的息稅前利潤率就能達到9%。但博世不願意減少研發投入,今年在研發上仍會保持8%到9%的投入。”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分析道。

在中國市場,博世2023年銷售額達到182億歐元(約1391億人民幣),博世對外有一套既定規則是,不會提及個別國家的研發投入。

雖然官方沒有提供具體的研發投入數字,但一個信息可供參考:

過去10年,博世在中國投資大概超過500億元,平均每年50億元。這一數字,自然包括工廠建設,不包括研發、市場、銷售、行政等,本土化研發的那部分,大家只能自行估算。

跟智能化的中國頂級玩家相比,博世中國如此的投入規模,可能不太高。當然,博世集團會對智能化投入做通盤考量,很多通用性技術研發不必在中國。

作爲對比,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自2019年成立至今,累計研發投入的規模是300億元。其中,大頭都投向了智能駕駛。

余承東曾在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表示,“華爲在自動駕駛方向上投入的研發占智能汽車部門總研發的70%-80%。”

華爲車BU發力智駕,在于自身擁有ICT技術優勢,具備軟件、芯片和通信能力,可以更快建立了一條覆蓋自動駕駛芯片、算法、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核心傳感器等在內的産品線。

博世更多是從賦能整車廠的角度出發,在智能化轉型中,扮演著支持者的角色。

博世的基本盤,是燃油車時代積累下來的底盤等垂直優勢,以及創新的電動化産品。

“哪怕在智能化過程中,博世的優勢是華爲無法比擬。”博世高管的這句話,體現了底氣。

車展訪談期間,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中國區董事會總裁、博世動力系統中國區總裁王偉良還提到,“博世在高階智能駕駛方面已經投入了很久,展台所展示的500Tops(算力)硬件能力是目前中國市場最強的。”

博世的強項是高度安全的硬件和基礎軟件,主機廠可以在這一基礎上做個性化功能。

面對智能駕駛這樁費時耗力的生意,與華爲式的每年投入百億元做智駕的激進做法不同,博世選擇了在注意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借力中國玩家的“保守”派

家族企業博世是有祖訓的,創始人羅伯特·博世的遺囑中有一條:“應當最大限度的確保財務獨立”。

所謂財務獨立,意味著燒錢有節制,保證財務穩健。直白地講就是,有節奏的前進。

當公司發展到百年老店的階段,如此做法無可厚非。

具體到智能化領域,便是要穩紮穩打。短期集中燒掉大筆資金,從而迅速獲得一項新技能,那是華爲才有的“壓強式”做法。

博世的智能座艙業務相對成型,目前可提供不同算力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累計出貨超過130萬台。

智能駕駛業務處于躍升期,博世在ADAS領域有著20多年的經驗,但在高階自動駕駛領域經驗不多。

進入高階自動駕駛市場後,很快就洞察到這條賽道是場拼耐力的長跑。管理層也看到,這一細分領域還沒一家公司真正賺到錢。

兩年前,第一任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胤,對高階智能駕駛判斷就是,“這是一場馬拉松,到現在還沒超過5公裏”。

今年1月起,吳永橋接替李胤,首要工作就是高階智駕的落地。

智能駕駛領域,博世把算法的研發交給了合作夥伴文遠知行,與自研核心算法的華爲截然不同。

“博世負責域控制器硬件設計、底層軟件、中間件、應用層和雲服務軟件開發,文遠知行負責行車的感知、規劃和部分雲服務子模塊的開發。”吳永橋描述了兩家公司的分工。

類似的做法,博世在智能座艙上也采用過。三年前,也就是2021年8月,博世宣布與車聯天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布局智能座艙賽道。

與本土玩家合作,好處是快。博世與文遠知行合作的方案,目前已經在奇瑞星紀元ES、ET上進行了搭載。

高速NOA已經在今年2月量産上車,至于技術難度更高的無圖城市NOA,也有明確節點。

“明年9月份之前,爭取在7月份之前,我們就會實現無圖化。”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中國區董事會總裁、博世動力系統中國區總裁王偉良在北京車展上說。

合作的另一面是,市場空間小。

作爲智駕方案供應商,華爲車BU、大疆車載等偏軟件研發的公司,均將算法牢牢握在手中,而且軟硬結合的趨勢也在蓄力。而提供自動駕駛域控,門檻不高,且車企逐漸呈現出自研域控的趨勢。

這是所有老牌Tier 1的痛點,甚至是傳統主機廠的痛點。由于其中的分工、協作、利益分配等不同要素交織,智能化這件事,曾讓大衆汽車集團的軟件業務栽過跟頭。

好在,博世集團層面對智能化的重視正在加強。

一大動作是,引入蔚來汽車智能駕駛算法融合總監姚雨涵,擔任博世XC全球ADAS系統、軟件與服務業務部CTO。讓見證過炮火的人來帶隊,足見博世的轉型決心。

結語

汽車行業的可見未來,是一切要接受AI的重塑,玩家們已經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

年初的博世互聯世界2024大會上,馬庫斯·海恩博士與博世CEO斯特凡·哈同博士一同,在線請教了埃隆·馬斯克對于未來五到十年的AI的看法,以及生成式AI對于提高生産率的想法。

馬斯克當時說,自動駕駛可以讓乘用車的使用效率提升5倍,他還提到自家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誇贊其“幾乎可以做人類能做的任何事。 我只希望,機器人能友善的對待我們。”

對話中,馬庫斯·海恩博士對機器人表達了樂觀態度。

中國汽車市場也在用實戰迎接AI,在智駕、座艙上進行多元化嘗試。

中國本土Tier 1中,大如華爲車BU、大疆車載,已經找到了量産上車路徑,智駕方案不僅打入自主品牌,還拿下了一小批合資品牌。

于博世、安波福、法雷奧這些國際Tier 1而言,都要盡力盡快探索智能駕駛商業化的邊界和路徑。相信博世們早已做好准備。

0 阅读:0

寒昀說汽車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