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潛出水面

寒昀說汽車啊 2024-05-15 08:57:01

撰文 | 鄭文 編輯|馬青竹

智駕行業經過大浪淘沙,不少企業被浪沖走,脫穎而出的公司基本都在做軟硬結合。

華爲、地平線、大疆車載……其中,又以地平線的增長爲最。

4月24日,北京車展前夜,地平線舉辦了2024智駕科技産品發布會。最令人驚歎的是其量産客戶之多,幾乎涵蓋所有主流車企。一家成立九年的創業公司究竟憑什麽?從其發布會的重量級産品發布可見一斑。

兩款産品:一組硬件方案,一個軟件方案:新一代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很顯然,地平線實質上是“披著硬件外衣的軟件算法公司”,有著多年對軟硬結合全棧技術理念的深厚積累和前瞻預判。

就在産品發布的同時,地平線官宣了征程6系列的10家首批量産合作車企及品牌,包括上汽集團、大衆汽車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廣汽集團、深藍汽車、北汽集團、奇瑞汽車、星途汽車、岚圖汽車等,以及多家Tier1、軟硬件合作夥伴。

征程6系列將于2024年內開啓首個前裝量産車型交付,並預計于2025年實現超10款車型量産交付。

同時,SuperDrive將在今年第二季度與多家頂級Tier1和汽車品牌達成合作,第四季度推出標准版量産方案,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首款量産合作車型交付。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NOA計算方案市場份額榜單》數據,2023年,地平線全年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35.49%,是唯二呈現增幅的供應商,且增幅最大。

那麽,一家軟硬結合的智駕企業,是如何走出來,且走下去?

爲什麽要軟硬結合?

從PC到移動互聯網,軟硬結合在每一次産業變革中都發揮著關鍵價值。現在的智能駕駛時代,軟硬結合同樣是通往終局的密鑰。

在多個行業都是重要參與者的英偉達,在産業變革中賺得盆滿缽滿。

而地平線和英偉達的一個共同點,都是披著硬件外衣的軟件公司。商業發展史反複證明,軟件成熟度是芯片公司的生死門。而英偉達最強的護城河是芯片+CUDA的軟硬協同生態。

大家都知道地平線是一家智駕計算方案公司,但是也許少有人知,地平線全棧技術能力深度如何。

今年在智駕圈爆火的“端到端”,地平線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相關演進理念,並在2022年提出自動駕駛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2023年,由地平線學者作爲第一作者的業界首個公開發表的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UniAD,榮獲含金量非常高的CVPR 2023最佳論文。

BEV、OCC、Transformer、端到端……短短幾年,智駕技術曆經多次重大技術革新,軟件層面的高頻叠代,也給硬件設計帶來極高難度。

如果抛開細致的技術點,僅簡單線性地看待機器系統,從小系統到大系統,再到複雜系統,軟硬件變得交錯致密。軟硬結合成爲智能駕駛領域一項極爲複雜且具有挑戰的系統性工程。

軟硬件結合雖然不會改變系統層次結構和組件之間的交互關系,但是卻能打破傳統軟硬件的界限,系統、動態地重構整個複雜系統,達到整體最優。

一方面,需要在資源利用率、系統時延等方面不斷積累調試和優化經驗,以實現軟硬的緊密耦合;另一方面,滿足車規級開發需要長時間的測試和量産驗證。

自成立之初,地平線就認識到智能駕駛的複雜,前瞻判斷軟硬結合的全棧技術是推動智能駕駛不斷進化的基石,由此確立了堅定的路線並持續深耕。

地平線這次産品發布,顯然是再次堅定地沿著其戰略發展方向邁進一步。

軟硬件思維如何指導計算方案設計?

在研發路徑方面,地平線堅守第一性原理,以算法需求爲導向,從算法原理原型設計出發,到計算方案設計,再到形成軟硬件全棧系統,最終量産上車應用。

征程6系列共推出六個版本,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面向不同智能駕駛場景進行了靈活配置,均能提供兼顧性能與成本的最優解。

從一體機到域控,從主動安全到全場景智駕,征程6系列可以全方位覆蓋智能駕駛全階應用。

作爲系列化計算方案,征程6擁有統一的硬件架構、統一的工具鏈以及統一的軟件棧,終于實現了:同代一致、代際兼容、系統最優,平台化可拓展的計算架構,以及配套一致、完整成熟的量産開發平台。

在快速叠代的智駕發展、整車産品叠代過程中,地平線的計算方案在持續提高它的長板,以便更好叠代軟件算法、用戶體驗。

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産品線總經理張玉峰表示:“征程6這一代系統的集成度很高,性價比又很有優勢。”

征程6系列最重大的升級是BPU架構(AI加速器)。從設計之初,地平線就沒有選擇通用計算架構路線,而是針對智能駕駛需求設計了專用的BPU架構,並不斷進化。

從2019年以來,架構進化了四代,緊跟最新技術走向。最新的BPU納什,實現軟硬結合的極致優化,專爲大參數Transformer而生,原生支持交互博弈,以多項突破性核心技術,爲自動駕駛端到端和交互博弈提供智能計算最優解。

軟硬件結合對系統的優化能爆發出多大的能量?讓計算性能超越摩爾定律:在摩爾定律下,計算性能6年最多提升16倍,軟硬結合的BPU計算性能6年可提升246倍。

此外,征程6系列與征程5相比,匹配升級了CPU算力。征程5的CPU是8核心Cortex-A55,算力約爲25~30K DMIPS,而征程6系列除了最低版本的征程6B,其余CPU算力都有大幅提升。

比如征程6M的CPU是100K DMIPS,征程6M的CPU是137K DMIPS,征程6P的CPU算力更是高達410K DMIPS,計算資源更加均衡。

而在開發效率方面,地平線無論是架構統一還是工具鏈的進一步叠代打磨,都做了很多工作。僅用兩周時間,就有兩家算法合作方的全棧算法,在征程6E上跑通。

讓智駕從能用、好用,到愛用

軟硬件結合的戰略思維,給地平線帶來了對智駕深刻的理解,不僅使其在計算方案上持續突破,還使其對未來發展趨勢,形成敏銳的洞察力。

正是軟硬件全棧的積累,支撐地平線向加速實現面向全場景的高階應用突破。

2024年,車企圍繞用戶體驗爲核心,從多元競爭手段轉向深耕高階智能駕駛服務的實用性和場景適用性。而城區NOA功能的應用步入決賽圈,頭部車企加速布局,但面臨特斯拉FSD入華引發的競爭格局變化。

目前,中國智能駕駛市場已經進入了以“規模化量産”爲核心的下一個競爭周期,對本土供應商來說,未來幾年將是L2級智駕産品規模化取勝,並搶跑L2+/L2++級高階智駕市場的關鍵期。

城區NOA將告別單純追求開城規模,轉而以提升日活躍用戶數與實用體驗爲核心評價指標,預示著行業將更加重視智能駕駛功能的實際優化與用戶滿意度提升。

但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地平線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入洞察,認爲智駕系統將經曆從可用、好用到愛用的三個發展階段,而當下量産的以城區NOA爲代表的高階智駕系統尚未充分達到用戶眼中“可用”的標准。要麽適用場景有限,要麽駕駛體驗不佳,難以稱得上好用。

從可用、好用到愛用,是對軟硬結合系統能力的綜合考驗,不僅要求前瞻軟件算法的深厚積累與應用,也考驗軟件與硬件協同的量産效率。

SuperDrive搭配征程6旗艦版打造出最佳的軟硬結合高階智駕系統,是地平線面向智駕系統2.0打造的“優雅不慫,日常好用,真正可信賴的智能代駕”。

面向車企與産業鏈夥伴,SuperDrive致力于提供高階智駕樣板間,通過全棧技術能力的靈活開放,支持提高研發與交付效率。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博士表示:“地平線前瞻布局了軟硬結合全棧技術,以軟件爲牽引、硬件爲驅動,打造出面向全場景、全生態的軟硬結合智能駕駛系統,並以極致的開放打造極致的效率,抵達智駕終局。”

而隨著地平線量産案例越來越多,不管是軟硬結合系統,還是大規模量産能力,地平線積聚的領先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結語

余凱曾言,在智能汽車時代,一定會誕生這個時代新的英特爾,即規模巨大、實力強勁的汽車芯片公司。

當時,他沒有說,這是我的目標,他說,“這是我追求的境界。”

二者有什麽差別呢?

如果用余凱的“全維利他”來解釋,可能很多人不信,或不以爲然。

用史蒂芬·柯維所說的“以終爲始”,或者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也同樣能解構他的邏輯。

賺大錢的大企業,不一定提供很大價值,但是有價值的企業,更有可能基業長青。

基于足夠終局式的目標,再起來看“軟硬結合”、“技術白盒”、生態主義和架構統一,這些戰略選擇,就可以規避局部決策陷阱。

所以,創業在大多時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尤其是地平線所在的賽道,是一場世界級的決賽,同台競技的都是世界級公司。

如今地平線已經走出新手村,擠到國內智駕科技第一梯隊。招股書顯示,地平線已經成爲前裝量産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最大本土公司,其處理硬件累計交付超500萬套。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裝配超過230款車型。

于是在發布會上,我們看到北京國家速滑館外Joureny Together立牌後排列著幾十輛來自不同客戶的量産落地車型,其陣容令人震撼。

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挂滿客戶銘牌的布景,像一條螺旋而上的階梯,越走越高,越走越寬。

這一個個合作夥伴的名字,大概就是余凱想要的價值感。創立9年,地平線就像一艘低調潛行的水下航母,正在潛出水面。

0 阅读:0

寒昀說汽車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