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八卦圖

皇銘安康 2024-06-23 12:27:39

(一)五味的概念

五味,指包括辛、甘、酸、苦、鹹在內的五類藥物的真實滋味以及藥物的作用。除五種基本滋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習慣上淡附于甘,澀附于酸,故稱“五味”。另外,香氣還附于辛味。

(二)五味的確定依據

1.藥物的(真實)滋味

2.藥物的作用(的基本範圍)

五味的確定最初是依據藥物的真實滋味,後人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相聯系,並以味解釋和歸納藥物的作用。

(三)五味所代表藥性的作用

辛味發散行氣血,甘味補益和緩急,

酸味收斂又固澀,苦味燥泄兼能使,

鹹味軟堅能泄下,淡能滲利澀類酸。

1、辛味

能散—— 發散

能行—— 行氣、行血

①辛散:辛味能發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發散表邪(透疹)的作用。治療表證。

②辛行:辛味能促進氣血運行,故有行氣、行血的作用。治療氣滯血瘀證。

③辛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還有芳香、辟穢、開竅的作用。治療竅閉、濕滯中焦證等。

“辛以潤之”(《素問·藏氣法時論》):如款冬花潤肺止咳;菟絲子潤養補肺。

2、甘味

能補——補益

能緩——緩急止痛

能和——調和藥性、和中、解毒

①甘補:甘味有補益的作用。治療虛證。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治療脾胃不和證,入複方調和諸藥。

③甘緩:甘味有緩急止痛、緩解毒性的作用。治療腹部或四肢攣急疼痛、藥物或食物中毒。

3、酸味

能收——收斂

能澀——固澀

能收斂固澀。具體有斂汗、止咳、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止血等作用。可用于正虛無邪之滑脫不禁諸證。

另外,酸味藥還具有生津、開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4、澀味

能收——收斂

能澀——固澀

能收斂固澀。《本經》“澀爲酸之變味,澀味能收,與酸味同”。即澀附于酸之意。

澀味與酸味作用基本相同,故酸澀並稱。但澀味與酸味有不同之處,澀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開胃、消食、安蛔等作用。

5、苦味

能泄、能燥、能堅

①苦泄——含義有三:

通泄——通實邪——如:瀉下通便,治療便秘。

降泄——降逆氣——如:降肺氣、降胃氣的咳喘、嘔吐等。

清泄——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熱、清中焦之熱、清下焦濕熱等。

②苦燥——即指燥濕作用:

苦溫藥,苦溫燥濕,用于寒濕證;

苦寒藥,苦寒燥濕,用于濕熱證,均屬濕證。

③堅陰——或稱“存陰”,即瀉火存陰:

用于火熱亢盛,灼傷陰液者。堅陰是瀉火的結果。苦味藥通過瀉火消除了灼傷陰液的火熱之邪,使得陰液得以保存,故稱之爲“堅陰”、“存陰”。與苦泄有關,而非苦味能補陰液。

6、鹹味

能軟——鹹味有軟堅散結的作用。

治療瘰疬、瘿瘤、痰核、症瘕痞塊。

能下——鹹味有瀉下的作用。治療大便燥結。

“鹹走血,鹹補腎”

7、淡味

能滲、能利——即有滲濕利小便的作用。

治療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

“淡附于甘。”

——王好古

(四)五味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性”與“味”形成藥物作用的基礎,因而是中藥性能中最重要的兩個成員。要准確、全面地認識某一藥物的功效,必須性味合參。

氣味相同,作用相近;氣味相同,又有主次。氣味不同,作用有別。

氣同味異,味同氣異,其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則各有不同。

臨床用藥既用其氣、又用其味;配伍用藥,氣味取舍。由于性味屬藥性範疇,只反映藥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點,因此性味合參,還要與功效結合。(五)藥性與八卦關系

我們知道藥味,不僅僅是純粹單一的氣味,而是具有豐富性的(見六十四卦藥性圖)。其氣味的變化,則取決于父和母的本味。如父親爲甘味,母親是苦味,則父母基因交合構成的氣味則是平味或中性味。若母親是甘味,則其藥性構成純粹的甘味。若母親是辛味,則氣味既有甘味,又有辛味,哪一種藥性主導,則根據其發展趨勢(爻變變化)而決定。同時,爻變過程,又豐富了64種中藥氣味,演變發展爲384種。呵呵,當然,還可以無窮盡演變。另外,從圖中可以得知:同時具有相同氣味的藥,其卦象位置不同,而其入髒腑也就不同。比如:同時具有酸、澀的藥性,會有至少兩種卦象,也就會根據其演變走勢,所入髒腑位置不同。

1 阅读:6

皇銘安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