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詩詞中的“芙蕖”,一種最具古典美的荷花意象,醉美了三千年

快樂鑒騷詞 2024-07-05 16:47:38

“荷花”,是最口語的稱呼。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荷花”的雅稱非常多。最常見的有“蓮花”,以“蓮”諧音“憐”,因此,多用在“采蓮人”的場合,如,南北朝的《西洲曲》就有,“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詩句。還有“芙蓉”,詩仙李白就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名句。再如,“藕花”,其中“藕”諧音“偶”,象征了愛情。易安居士就有“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鹭”。再如,“菡萏”,唐代詩人陸長源在《雜曲歌辭》中寫道,“芙蓉初出水,菡萏露中花”,簡直不要太美。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其中,“荷花”還有一個雅稱,就是“芙蕖”,這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見。但其實“芙蕖”的稱呼出現非常早,《爾雅·釋草》中就說,“荷,芙渠”。《廣雅》中說,“蕖,芋也”,進一步解釋了爲什麽叫“芙蕖”,是因爲藕長得像芋頭一樣。因爲“芙蕖”的說法,出現得又早,而口語中使用得最少,經常出現在古文、詩詞和醫藥典籍裏,因此,“芙蕖”是最具古典美的一種“荷花”雅稱。

1. 兩行粉淚紅闌幹,一朵芙蕖帶殘露,張安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荷花”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美。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就用“荷花”來形容女性的臉龐。而“荷花”加上枝幹,就更加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子。唐代詩人張安石在《苦別》中,就用帶露的“芙蕖”來形容離別中哭泣的女子,顯得特別具有古典美:

向前不信別離苦,而今自到別離處。

兩行粉淚紅闌幹,一朵芙蕖帶殘露。

兩行粉淚紅闌幹,一朵芙蕖帶殘露

“向前不信別離苦,而今自到別離處”,我以前一向不相信別離有多麽痛苦,但今天,我也到了離別的時候。

“兩行粉淚紅闌幹,一朵芙蕖帶殘露”,來送別我的妻子,兩行淚水,打濕了粉紅的粉面,似幹未幹;她就像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帶著欲滴的露水。

一句,“兩行粉淚紅闌幹,一朵芙蕖帶殘露”,讓人想起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名句,“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梨花帶雨”,“芙蕖帶露”,都是形容女子泣淚最形象、最唯美的詩句。

相比而言,“一朵芙蕖帶殘露”,更具古典美!

2.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戶涼生薜荔風,方幹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些很美的文化意象。比如說,“鯉魚風”,指的就是每年金秋九月,鯉魚肥美,它們成群結隊,像一陣風一樣遊過的情形。而“芙蕖浪”,則是指七八月份,荷花盛開的季節,一陣風來,大片的荷花,像海浪一樣起伏的場景,真的是既美麗又壯觀。唐代詩人方幹在《山中言事》中寫道:

日與村家事漸同,燒松啜茗學鄰翁。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戶涼生薜荔風。

書幌晝昏岚氣裏,巢枝俯折雪聲中。

山陰釣叟無知己,窺鏡挦多鬓欲空。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戶涼生薜荔風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戶涼生薜荔風”,“薜荔”,南方一種常見的灌木農作物。仲夏夜,在池塘裏,月光影影綽綽,照在荷花上,晚風吹來,大片的荷花,就像海浪一樣上下起伏。而打開窗戶,頓時一陣帶著薜荔氣味的晚風吹來,沁人心脾。

一千多年以後,散文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這是寫的北方的荷塘。相比南方的荷塘,北方的荷塘荷花相對較少,夏天風也較少。因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多的是荷葉月色,而沒有荷花什麽事。

相比較而言,一句,“池塘月撼芙蕖浪”,就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唯美得多。南方的荷塘,到了盛夏,荷花開得很茂盛,甚至是壓過了荷葉,夏風吹來,一陣粉浪起伏,蔚爲壯觀。

3. 千頃芙蕖蓋水平,揚州太守舊多情,歐陽修

“荷花”的美,除了單株的亭亭玉立,“芙蓉如面”,還有千頃的壯觀美。大文豪歐陽修就特別喜歡這種壯觀美,他在揚州做太守的時候,揚州邵伯湖之大,荷花之盛,讓他流連忘返,甚至是忘記了他是被貶谪到揚州的。這首《答通判呂太博》,就記載了他與荷花之間的故事:

千頃芙蕖蓋水平,揚州太守舊多情。

畫盆圍處花光合,紅袖傳來酒令行。

舞踏落晖留醉客,歌遲檀板換新聲。

如今寂寞西湖上,雨後無人看落英。

千頃芙蕖蓋水平,揚州太守舊多情

“千頃芙蕖蓋水平,揚州太守舊多情”,有著千頃之廣的揚州邵伯湖,開完了無數的荷花,蓋住了如鏡的水面;我這個揚州太守,一向就是個多情種子。

“畫盆圍處花光合,紅袖傳來酒令行”,這一次,我采摘了數千枝荷花,把它們插在花盆裏,然後又歌女來行酒令,坐客傳花,人摘一葉,葉盡處飲以爲酒令。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太美了,甚至比《紅樓夢》裏的那些酒令都要美。

畫盆圍處花光合,紅袖傳來酒令行

古往今來,描寫荷花的詩詞千千萬,如果要選描寫荷花之宏大場面,那麽,歐陽修的這句,“千頃芙蕖蓋水平”,一定排名第一。而這裏不說,“千頃荷花”,而說“千頃芙蕖”,自然又充滿了古典韻味。

4. 三冬修竹色,六月芙蕖風,鮮于侁

雖然都是隱士,但水居隱士,跟山居隱士有著明顯的不同。比如,大詩人陶淵明就是山居隱士,他過得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日子;到了秋天,他也能采一采菊花,過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這樣的隱居生活,可能北方很常見。但江南的隱居生活就完全不一樣,宋代詩人鮮于侁在《洋州三十景 其四 橫湖》中寫道:

三冬修竹色,六月芙蕖風。

軒窗複起處,盡入菱花中。

六月芙蕖風

江南一年四季都有綠色,“三冬修竹色”,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是有綠意盎然的修竹。“六月芙蕖風”,而到了六月,則是滿江的芙蕖,一陣南風吹來,芙蕖此起彼伏,形成了鮮豔的芙蕖風。

“軒窗複起處,盡入菱花中”,而再稍微晚一點,當你打開窗戶的時候,引入眼簾的是滿江的菱花,再晚一些時候,就是采菱的日子了。

值得注意的是,“芙蕖風”,也經常被稱爲“芙蓉風”。宋代詩人楊萬裏就寫過,“袅袅芙蓉風,池光弄花影”;而南宋詩人陳造有,“芙蓉風露梅花月,又費騷人幾首詩”,都寫得非常唯美。

如果稱爲“芙蓉風”,則顯得充滿了女性美;而“芙蕖風”,則充滿了古典美。

5. 刳木爲舟數丈馀,臥看風月映芙蕖,王安石

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前半生爲了變法殚精竭慮,無法顧及自己的生活,過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日子。而後半生,當變法失敗了,他反而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首《北山》,就是他隱居金陵時所寫:

刳木爲舟數丈馀,臥看風月映芙蕖。

清香一陣渾無暑,時有驚榔躍出魚。

臥看風月映芙蕖

“刳木爲舟數丈馀,臥看風月映芙蕖”,他親力親爲,自己伐木做了一條小船,這條小船有數長之長。他每天劃著小船,在湖裏遊玩。有時候,他躺在船上,俯看著水裏明月的倒影,更有美麗的荷花倒映,簡直是美極了。

“清香一陣渾無暑,時有驚榔躍出魚”,湖裏一陣陣清香撲鼻,完全沒有了夏天的炎熱;有人用榔頭敲擊著水面,時不時就有驚魚躍出水面。

一句,“臥看風月映芙蕖”,能看到明月的倒映不足爲奇,能看到芙蕖的倒映也不足爲奇。那詩人怎麽臥看輕風的呢?原來是風吹芙蕖上下起伏,芙蕖在水中的倒影也起伏不定,那就是風啊。

6.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轼

想當年,大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的經典場面,是“欲抱琵琶半遮面”,是一種半遮半掩的出場方式。這給讀者造成了極大的興趣,人們極力讀下去,想知道琵琶女到底長啥樣子。大文豪蘇轼在場面上的烘托,也不亞于白居易,他甚至來個全場無正面描寫,只通過側面烘托,讓讀者去想象女主人的樣子。這首《江神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筝》,全詞如下: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這句描寫背景。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清澈美麗,荷花上的水珠,盈盈欲滴。

這句表面上是在描寫荷花,實際上是在暗示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應該是一個少婦,雖然過了少女含苞待放的年齡,但青春靓麗的女性荷爾蒙氣息,撲面而來。

一句,“一朵芙蕖”,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古典美!

“何處飛來雙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一個“慕娉婷”,又來描寫女主人公娉婷窈窕的身姿,再次呼應了“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美妙。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又一次暗示女主人公像仙女一樣的美麗。

最後一句,“欲待曲終尋問取”,當讀者看到這裏,想著這次詞人會來個正面特寫吧!然而是“人不見,數峰青”,沒了,曲終人散了。女主人公長什麽樣子,你們自己想象去吧!

7. 小橋秀絕。露濕芙蕖花上月,毛滂

可能是因爲夏天沒有春天那麽多雨,因此也帶來了一些傳統意象。梨花在春天開放,這就帶來的“梨花帶雨”的美好傳說;而夏天少雨多露,這也就産生了“芙蕖帶露”的绮麗風光。北宋詩人毛滂在《減字木蘭花 其三 李家出歌人》中寫道:

小橋秀絕。露濕芙蕖花上月。

月下人人。花樣精神月樣清。

誰言見慣。到了司空情不慢。

丞相瞋無。若不瞋時醉倩扶。

月下人人。花樣精神月樣清

“小橋秀絕。露濕芙蕖花上月”,遠處的小橋清秀絕倫,橋下的湖水中,露水打濕了荷花,而荷花上,是一輪明月。

“月下人人。花樣精神月樣清”,月光下的人兒啊,像荷花一樣亭亭玉立,又像月光一樣清絕。

“誰言見慣。到了司空情不慢”,人們都是像這樣的場景是“司空見慣”,但哪裏見慣過,沒見過司空那表情誇張的樣子嗎?

“丞相瞋無。若不瞋時醉倩扶”,誰說丞相嗔怒了?但他如果真的嗔怒了,怎麽會喝醉了,請人來扶他呢?

一句,“小橋秀絕。露濕芙蕖花上月。月下人人。花樣精神月樣清”,以“芙蕖帶露”來形容歌女的亭亭玉立和柔情似水,再輔以月光來形容她的清絕,比之柳三變和小晏詞中的那些歌女舞女要純情得多。

8. 西風裏,芙蕖帶雨,飄散滿城香,晁端禮

看慣了江南的水鄉,讀多了江南的詩詞,如果北方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與江南一較高下,那這個地方一定是“泉城”濟南。江南的夏天,一定是萬頃荷花,但濟南大明湖的荷花,一點都不比江南差。而且濟南還有江南所沒有的,那就是上千眼的泉水。宋代詞人晁端禮在《滿庭芳·其三》中,就盛贊了濟南之美:

北渚澄蘭,南山凝翠,望中渾似仙鄉。

萬家煙霭,朱戶鎖垂楊。

好是飛泉漱玉,回環遍、小曲深坊。

西風裏,芙蕖帶雨,飄散滿城香。

微涼。

湖上好,橋虹倒影,月練飛光。

命玳簪促席,雲鬓分行。

誰似風流太守,端解道、春草池塘。

須留戀,神京縱好,此地也難忘。

西風裏,芙蕖帶雨,飄散滿城香

“北渚澄蘭,南山凝翠”,“萬家煙霭,朱戶鎖垂楊”,這些都是典型的江南風光,但濟南也一點都不差。

在“好是飛泉漱玉,回環遍、小曲深坊”中,“回環遍、小曲深坊”,這些江南都有,但“飛泉漱玉”,這個獨特的景觀,是江南所沒有的。

“西風裏,芙蕖帶雨,飄散滿城香”,雖然都是荷花,但濟南的荷花,跟江南又有所不同。江南荷花相對較早,一般到了秋天,就已經是晚期了,只有一些零星的荷花。而濟南的荷花,開得相對較晚,到了秋天,依然是旺盛期。而秋雨相對較多,所以就有了“芙蕖帶雨”的美景,而江南頂多是“芙蕖帶露”。因爲是在旺季,所以還有“飄散滿城香”,江南的秋天是不可能了。

“誰似風流太守,端解道、春草池塘”,指的是謝靈運當永嘉太守,寫“池塘生春草”的故事。謝靈運在溫州,那裏也有不錯的荷花風光,只可惜他只注意到“春草”了,完全忽視了“芙蕖帶雨,飄散滿城香”的美景,實在太可惜了。

9. 芙蕖四面笑,香風生坐間,權萬

夏天的生活,最美不過“人家多在藕花中,枕水窗開面面風”,直接住在荷花中,開窗面面是荷花清香,那自是惬意無比。如果我們做不到住在藕花深處,那麽,偶爾去藕花中的亭子散散心,也是極好的。清代詩人權萬的《酉谷雜詠 其四 青岩亭》,就描寫了一種建在荷花中的小亭:

結搆在岩上,清池碧玉環。

芙蕖四面笑,香風生坐間。

芙蕖四面笑,香風生坐間

“結搆在岩上,清池碧玉環”。這個小亭,就直接建在岩石上,四周是小池,清水蕩漾,像一個碧玉環一樣。

“芙蕖四面笑,香風生坐間”,四面八方的荷花,在清風中大笑不已;荷花的清香,彌漫在小亭的坐席間。

一句,“芙蕖四面笑,香風生坐間”,芙蕖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女,在爽朗的大笑;那美女的體香,隨風飄散在小亭坐席間。

這是一種典型的擬人手法!

10. 秋水出芙蕖,顧光旭

江南的美,是一種水鄉的美,哪怕是到了秋天,也是秋天的水鄉。清代詞人顧光旭很喜歡江南,哪怕是秋天的江南,他也喜歡。他在《憶江南·其五》中,描寫了江南秋天的特點:

江南好,半畝二泉居。

林下葉聲遊子屐,鏡中風影美人裾。

秋水出芙蕖。

秋水出芙蕖

“江南好,半畝二泉居”,“二泉”,指的是無錫惠泉,它有天下第二泉之稱,所以,以“二泉”稱之。江南好啊,我在無錫惠泉買了半畝地,來作爲我的居住地。

“林下葉聲遊子屐,鏡中風影美人裾”,秋天到了,樹林裏有了厚厚的落葉,每當聽到“沙沙”的落葉聲響,就可以看到一雙遊子的木屐;當我們走到湖邊,那如鏡的水面上,風影綽綽,那是美人裙裾的倒映。

“秋水出芙蕖”,當你遠眺湖水,一片秋水長天,與北方不同的是,湖水中有三三兩兩的荷花,正熱情的綻放。

一句,“秋水出芙蕖”,這裏的“芙蕖”,可能也指美人吧!

0 阅读:2

快樂鑒騷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