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詩詞中的“恰”字,真真是恰到好處,恰如其分,美到了極致

快樂鑒騷詞 2024-06-15 10:34:35

有一首歌,經曆了多位明星的演繹,每次都能稱爲那位明星的代表作,而且是經久不衰。各位親們,猜到這首歌了嗎?它就是《恰似你的溫柔》,這首歌,是潘安邦首唱即紅;當年鄧麗君唱紅過;後來,蔡琴又把它作爲她的代表作;真的是經久不衰。這首歌中,最經典的歌詞是“但願那海風再起,只爲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

恰似你的溫柔

一個“恰似你的溫柔”,可以是“好似你的溫柔”,也可以是“真似你的溫柔”,也可以是“就似你的溫柔”,但都沒有“恰似你的溫柔”好,因爲一個“恰”字,表達的是“最最似你的溫柔”之一,就是我們常說的“完美一樣”的意思,其他的字,都表達不出這個意思。

一個“恰”字的好處,古往今來的詩人是最懂的。要不,怎麽有那麽多詩人,會在他們的代表作中使用那個“恰”字呢?

1. 年光恰恰來,滿甕營春酒,王績

隋唐時代的詩人王績,山水田園詩寫得很好。比如,那句著名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引得不少後世詩人的模仿。這首《春日》,寫出了早春氣象,也寫出了初唐氣象,也是他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

前旦出園遊,林華都未有。

今朝下堂來,池冰開已久。

雪被南軒梅,風催北庭柳。

遙呼竈前妾,卻報機中婦。

年光恰恰來,滿甕營春酒。

年光恰恰來,滿甕營春酒

“前旦出園遊,林華都未有”,我在春節前外出郊遊過,那時候,樹林裏,什麽花兒都沒有。“今朝下堂來,池冰開已久”,今天早上,我出門來,卻意外發現,小池裏的冰已經融化很久了。

“雪被南軒梅,風催北庭柳”,這時候,南軒的梅花啊,盛開得像雪一樣;而熏暖的春風,已經催開了庭院北邊那嫩綠嫩綠的柳枝柳葉。

這句是這首《春日》的精華,就像那首《野望》的精華在于“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樣。

而這首詩的點睛之筆來自最後一句,“年光恰恰來,滿甕營春酒”,我是多麽幸運啊,一年的春光剛剛好來到,就被我遇上了,我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做了最恰當的事。啥都不要說了,趕快給我滿上那滿壇子的春酒吧,我要大醉一場。

一句,“年光恰恰來”,也影響了後世的詩人。比如,清代詩人袁枚的代表作《苔》中就有,“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這首詩,也是一首經典詩,後面將會進一步說明。

2.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杜甫

第一次在詩詞中讀到“恰”字,正是這首來自詩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我們都知道,蝶舞來自花開,春夏秋,任何時候,只有花開,就能看到蝶舞。而春天的象征,更多的是來自莺歌燕舞: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自在嬌莺恰恰啼

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無論是“花滿蹊”,還是“千朵萬朵”,都是來自詩人的主觀感受。所以,無論詩人描寫得多麽生動,給讀者的感受都是詩人自己說的,可能有些誇張吧。

但第二句不一樣,它是來自詩人對客觀世界的描述,不帶詩人的主觀色彩。“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有了“留連戲蝶時時舞”,那花兒自然是開得很多,“花滿蹊”和“千朵萬朵”也不足爲奇。而“嬌莺恰恰啼”,恰恰就是春天的象征。有了“鮮花”不一定是春天,有了“戲蝶”也不一定是春天,如果還加上“嬌莺恰恰啼”,那一定是春天。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自在嬌莺恰恰啼”的“恰恰”解釋成象聲詞,意思是林莺的叫聲是“恰恰”。個人以爲,“恰恰”應該解釋成“恰好”、“剛好”的意思。第一,林莺的叫聲,跟“恰恰”的音差了十萬八千裏;第二,就算它勉強解釋成象聲詞,但與前面的“留連戲蝶時時舞”的“時時”對仗關系也不如解釋成“恰好”、“剛好”更合適。

3. 黃莺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麽回,周行己

“黃莺”與“閨怨”的關系,一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比如,唐代詩人金昌緒的這首《春怨》就十分有名,“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而這首宋代詩人周行己的《春閨怨三首·其一》,應該是從金詩敷衍而來:

春盡遼陽無信來,花奁鸾鏡滿塵埃。

黃莺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麽回。

黃莺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麽回

“春盡遼陽無信來,花奁鸾鏡滿塵埃”,春天都快要歸去了,但卻一直沒有從遼陽而來的信息;她心急如焚,無心妝扮,花奁和鸾鏡都充滿了塵埃。

“黃莺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麽回”,今天早上,黃莺的一聲聲啼叫,生生的把她從夢中驚醒;而令她更爲傷心的是,當她恰恰夢到她飛到了丈夫身邊的時候,卻被黃莺的叫聲驚醒了。

在金詩中,“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只是說黃莺的叫聲有可能驚醒她的美夢,但還沒有稱爲現實。但在這首詩中,一句,“黃莺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麽回”,卻是活生生的現實,而且,一個“恰恰”,代表了思婦深深的悲傷。

4. 曾是襄王夢裏仙。嬌癡恰恰破瓜年,向子諲

古代女子在十五歲時,就被稱爲“及笄之年”,意思是可以談婚論嫁了。但實際上,十五歲的女孩還是稍嫌稚嫩,古人最喜歡的女子年齡是“年方二八”,即十六歲。這個年齡,人們又稱之爲“破瓜之年”。宋代詞人向子諲在《浣溪沙·曾是襄王夢裏仙》中寫道:

曾是襄王夢裏仙。嬌癡恰恰破瓜年。

芳心已解品朱弦。

淺淺笑時雙靥媚,盈盈立處綠雲偏。

稱人心是盡人憐。

曾是襄王夢裏仙。嬌癡恰恰破瓜年

“曾是襄王夢裏仙。嬌癡恰恰破瓜年。芳心已解品朱弦”,“曾是襄王夢裏仙”,引用了“楚襄王巫山雲雨”的典故,因爲楚襄王巫山雲雨的對象,不是他的妻妾,所以這個典故一般預示著女孩是歌姬一類的人物。她曾經是我夢中的情人,恰恰芳年二八,特別嬌癡;更爲可貴的是,她已經對音樂有了相當的理解。

“淺淺笑時雙靥媚,盈盈立處綠雲偏。稱人心是盡人憐”,她淺淺一笑時,雙靥特別妩媚,她俏生生的、笑語盈盈的站立著,頭發稍稍地有些偏了。她最稱人心事,讓人憐愛不已。

爲什麽說“嬌癡恰恰破瓜年”?因爲十六歲是一個承上啓下的年齡,承上是還可以帶一下童真嬌癡,啓下則是一個已經成年的年齡;是一個剛剛好的年齡,一個花樣年華;所以,詞人說“恰恰”,真的是一個恰當好處的年齡。

5. 流莺恰恰嬌啼,似爲勸、百觞進酒,楊無咎

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際遇:有的很小,比如,當你在路上很渴的時候,恰恰有人在叫賣冰棍;有的很大,比如,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這雷聲大作,真的是恰到好處,既掩飾了劉備因野心暴露而大驚的表現,又顯得膽小如鼠,自然打消了曹操對劉備的懷疑。

但人生的際遇,是經常發生的。這首宋代詞人楊無咎的《上林春令·魯師文生辰》,講述的是人生妙不可言的際遇:

秾李夭桃堆繡。

正暖日、如熏芳袖。

流莺恰恰嬌啼,

似爲勸、百觞進酒。

少年未用稱遐壽。

願來歲、如今時候。

相將得意皇都,

同攜手、上林春晝。

流莺恰恰嬌啼,似爲勸、百觞進酒

“秾李夭桃堆繡。正暖日、如熏芳袖”,濃密的李花,妖娆的桃花,開放成堆如繡;現在正值春暖花開,芳香的衣袖,香氣如熏。

“流莺恰恰嬌啼,似爲勸、百觞進酒”,在這樣的春光裏,人們不禁雅興大發。這個時候,一兩只流莺恰恰嬌啼那麽一兩聲,似乎是在勸說人們,來喝一杯吧,不大醉一場,怎麽對得起這美好春光?

其實,一句,“流莺恰恰嬌啼”中的“恰恰”,表面上是“恰”逢春光明媚,但實際上是“恰”逢大家青春年少。因爲下阙開頭的“少年未用稱遐壽”,就說明了一切。所以,這裏的“恰恰”,包含了很多意思。

千年以後,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裏的“恰”,也包含了多重含義,這首詞寫的是秋天,秋天是鬥爭的季節,“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而大家呢?又是“恰同學少年”,更是“書生意氣”,所以,“恰”字也很恰當。

6.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歐陽炯

比擬分爲擬人和擬物,一般擬人用得多,但擬人一般是動物擬人,很少有植物和景物擬人的。但這極少的植物和景物擬人,卻經常能夠一鳴驚人。比如,宋代詞人王觀就有“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的名句。而這首五代詞人歐陽炯的《女冠子·其二》,就是把植物擬人化,寫得非常好: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發,照前池。

搖曳熏香夜,婵娟對鏡時。

蕊中千點淚,心裏萬條絲。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發,照前池”,秋天的晚上,一輪秋月高照,一朵荷花剛剛開放,在池前倒映水中。

“搖曳熏香夜,婵娟對鏡時”,就像一個美麗的女子,在夜晚,帶著熏香搖曳著,然後對著鏡子梳妝。

“蕊中千點淚,心裏萬條絲”,剛剛下過雨,花蕊中帶著雨珠,就像千點淚珠,而蕊絲,就像女孩心中千萬條的思念。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從各方面來說,都恰恰正似身量輕盈的女子,好一個綽約的風姿。

這首詞,從荷花的熏香,荷花的倒映,花朵中的水珠,花蕊裏的蕊絲,荷花的風姿,方方面面來說,都“恰似輕盈女”,一個“恰”字,十分合適!

7.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蘇轼

大文豪蘇轼描寫花兒的詩詞,一向別出心裁。比如,他描寫梨花,“惆怅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又如,他寫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首《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其六》,也是他別出心裁的寫梅花: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催。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催”,不要埋怨霜凍清寒的早晨,沒有開放的花朵;人生苦短,晝夜輪轉,催梅花盛開,就像催人白頭一樣。

是啊!人生苦短,花期更加苦短。你不能催促梅花開放,就像別人不能催你快快長大一樣。須知,人生一旦長大,就很快白了頭了。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一朵梅花,即使沒有開放,只是含苞待放,已經是楚楚動人了。那風露中含苞未放的新蕾,正像那《西廂記》中,月上西廂時,等待相會的玉人啊。

這次的別出心裁,是人人都希望看到盛開的鮮花,而蘇東坡卻喜歡含苞待放的新蕾,說它是西廂裏,月光下,等待情郎到來的美女崔莺莺。

梅花的含苞待放,是在等待最恰當的時機的到來,就像崔莺莺在等待張生的到來一樣,把最美麗的自己,在最合適的時機展示出來。

8.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袁枚

清代詩人袁枚的這首《苔》,就是寫給普羅大衆這種出身小微,而又志當存高遠的人們,是一首對身處底層,卻又艱苦奮鬥人們的贊歌。人們喜歡它,因爲它說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鬥志: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沒有陽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藓卻能長出綠意,展現出美麗的青春。

就算白日找不到我,到了恰當的時間,青春就會來到。什麽是恰當的時間,自然是像苔一樣的普羅大衆日複一日的奮鬥,量變到質變,青春就來了。

普羅大衆就像苔一樣,地處陰濕,備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獨特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躍動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許萎縮,相反,愈是環境惡劣,遭際險釁,就愈益勵節亢高,顯現出一派旺盛生機。

這句詩告訴我們,不管我們身處怎樣的險境,只要我們堅持奮鬥,時間到了,就會“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國色天香的牡丹那樣靠著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開放。

普羅大衆就算是苔花,就算是“如米小”,也要像牡丹一樣,像英雄一樣綻放自己的青春!

0 阅读:3

快樂鑒騷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