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如果當代書法繼續這樣創新,我們這個時代將會讓書法失傳

濱濱談文化 2024-05-19 22:17:04



一位書法家說,當下書法展覽上的作品,可以說是當代書法的引領者,也就是說,當代書法的風向就是從書法大賽的展覽作品中傳遞出來的,但是,書法展覽中的作品,並沒有或者很少有傳統型的作品出現,大都是所謂書法藝術性的作品,這就是當下書法的風向標。可怕的是,如果再這樣創新下去,書法將會在我們這個時代失傳下去,書協可以扪心自問一下,你們給這個時代和後世留下了什麽?

對于這位書法家的觀點,得到了許多書法愛好者的積極回應和關注,一些人說,非常贊同這個觀點,雖然這個時代物質極大豐富,但就書法文化來說,雖然一些人的名氣很大,但如果要和古代個別書家比較的話,似乎找不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也有人認爲,當代書法展覽是書法裏的罪魁禍首,許多人爲了拿到那個所謂的會員證,以各種手段寫作品,模式化、格式化、流水化,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嗎?還有人說,古人在每個曆史時期都會有經典作品,而我們這個時代重視了藝術性,但真的沒有可以傳承的東西來交給後世,很可怕。

回想一下,曆史上每個時期,基本上都會有一些書法名家,他們用自己的經典作品,都會成爲書法史上的一座座豐碑,後世可臨可摹,大都成爲傳世的經典作品。唐以前人們把他們的作品叫作法帖,盡管宋人創造出了書法的“意”,失去了唐人口傳手授的寫字“要領”,但宋人當中也出現了許多具有“法帖”水平的書法家,如蘇東坡、黃庭堅、米芾、張即之等人,雖說宋“尚意”,但法帖依然是後世學習的楷模。

再看當代的書法展,那些入展的作品當中,大部分是沒有“法帖”可以流傳後世的,而是以藝術性爲主要表現形式,要麽是把字寫得很醜,要麽就是用筆墨來反映書法的藝術性,要麽就是用長線條、輕重色來讓書法的形式感鶴立雞群,産生出視覺沖擊力,然而,面對這樣的作品,評委們都會投上贊成票而讓作品入展。

對于創作者來說,四年一次的書法全國展如果能進去的話,豈不美哉?于是,各路大俠各顯神通,通過各種培訓班、沖刺班、高研班等機構進行突擊性培訓,從幾千到幾萬的培訓費,對于這些急于入展的人來說,這些費用並不算什麽,這就使得模式化、格式化的創作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加精進,由于有的都掌握著入展的“秘訣”,只要報上那個班,入展率也是非常之高的。殊不知,正是由于這些“秘訣”所産生的效應,從而使那些入展作品大都是同質化很多,難怪許多人說,國展上的作品都是一個模式,由此又怎麽能傳承下去?難道是要傳承模式化的創作方法嗎?

古人遺留下來的經典作品,大都可以作爲法帖來臨摹學習的,這是古代寶貴的書法文化遺産。古人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相對于今天我們這個時代物質文化非常豐富,古人的創新是在書法的本質上進行的,而我們這個時代卻是在形式表現上有所創新,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道路,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當代的書法家應當是在嘴皮上說是超越了古人,還是用真正的本事來傳承書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觀點,一起討論。

注:爲了不引起歧義和誤解,文中插圖均爲古人作品。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0 阅读:1

濱濱談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