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教授對王羲之書法說了這個觀點,書法愛好者爲啥不認可?

濱濱談文化 2024-05-15 01:38:00



中央美院教授王镛認爲,我們都很迷信王羲之的書法,這是很長時期以來大家的看法。但是,王羲之書法也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只能寫小字和手劄一類的作品,如果想要用王羲之的筆法來寫大字作品,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爲王羲之的筆法中那些牽絲、藏鋒、露鋒等,都是可以的,但大字中卻不可能有這些筆法。因此,一個人在用王羲之的筆法來寫大字作品時,這些筆法就不夠用了。

了解王羲之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以前遺留下來的作品,都是手劄小字類的,這是曆史原因,這些小字作品中,那些細膩的筆法,會給小字作品帶來很多美感,在一個尺牍作品中,我們會一眼就把整幅作品一覽無余地看到底,作品中許多筆勢、字勢以及諸多筆法,也都盡收眼底,就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其中雖有塗抹之筆,但這也恰好給書法帶來整體觀感。

而作爲大字作品,一方面它也需要一定的筆法來書寫,另一方面,大字作品往往講究大氣象,而這個大氣象的源泉則在用筆上,但如果用王羲之的那些小字筆法來書寫創作大字作品時,這些筆法也自然就不夠用了。另外,作爲大字作品來說,它的根源就在于篆隸書法,這也是大字作品的根本,大字作品在書寫時,往往會把筆鋒發揮到了極致,篆隸書法恰恰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以前,王镛也曾多次告誡書法愛好者,書法的基礎是篆隸,他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學習書法,就要從篆隸書法學起,並在這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個根基打好了,後面學習其它書體時,就要容易得多了。但他的這個觀點,並沒有得到很多書法愛好者的認同,一些人卻說,書法的基礎並不是篆隸,而是楷書,這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至今仍在持續討論著。

北宋書法家米芾以前認爲自己寫字時是“刷字”,並且還提出了“八面出鋒”的觀點,不管是刷字也好,還是“八面出鋒”也好,其實,米芾在他的思想裏,講的就是關于用筆寫字的問題,但仔細琢磨,用筆寫字說到底也就說的是大字如何去寫的問題。這可能就是作芾對大字作品的理解。同時,米芾還把筆鋒精致到了“鋒勢”之上,這個意思就是說,要讓筆毫的每一個毫毛都要刷出它的鋒勢來。

王羲之書法之所以成爲曆史上的一座豐碑,除了他作品本身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在唐代李世民的推崇下,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王羲之書法,李世民認爲,王羲之書法是“盡善盡美”的,是集大成者,從此以後,王羲之書法便得到了後世的認可和學習。

王镛教授所說的王羲之書法的致命缺點的觀點,並沒有得到書法愛好者的贊同,一些人認爲,古人寫字是爲了實用,而當代人寫字是爲了表演,結果能一樣嗎?說得再好能比得過古人嗎?還有人說,誰說王羲之寫不了大字?有史書記載,他當年也在牆面上寫過大字。當然,還有人覺得,我不反對人們探討書法,但討論書法形成一個思想理論時,一定要有證據才是對的,免得影響他人對王羲之書法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0 阅读:1

濱濱談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